初识中医,源于一位默默习医、扬祖宪章、老而弥笃的民间中医工作者---柳崇安柳老。柳老成长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中医家庭,自幼跟随长辈采药、随诊,三代人以医为业,孜孜不倦,以解除病患痛苦为最大的幸福。
柳老治学唯实,不拘门户,并不局限在自己的家传医学,而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勇于探索,特别善于同其他世医交流,当他感到某些病针灸治疗更加效、廉、简、便时,除了勤加钻研《针灸大成》等书外,更四处探访针灸高人,并拜一老先生为师,相随几年,终于学有所成,验之临床,确实提高了疗效;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常亲自创制研发成丸剂、散剂,比如在四神丸中加入一些疏肝养血的药物,制成丸剂,适用于中老年妇女的泄泻。除了随时保持业务和技术的先进,柳老时刻谨记“以病人之苦为苦,以病人之乐为乐”的祖训,他深知难在坚持,于是“感同身受”,这四个大字刻在了其烟灰缸上,也刻进了他的心里。柳老临证五十余年,却十分谦虚,坦言自己未有重大的学术建树,只兢兢业业地行医,能为把自己交给他的百姓减轻痛苦,才觉心安,才不愧老柳家的祖辈们。
柳老从不认为自己有名,但他深受我们家乡人民的信赖和敬重,我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志向,从而踏上习医之路。进入中医药大学后,才知道他和他身后的群体就是中医药学术继承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民间中医,然到底何谓“民间中医”,且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民间:人民之间,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
中医:中即中国,中医即中国固有的医学;
医学: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历史上曾有几次对中医的攻击,而民间中医更是背负了诸如“江湖术士”、“骗子”之类的骂名,甚至要取缔他们的行医资格;令人震惊的是,到了今天,竟还有人,假借“科学”的尚方宝剑,向中医药,向民间中医挥斩,唱的永远是“中医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的老调,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远古五千年的时间淘沙,近代国内外的临床应用,他们就偏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纠结于机械的分析……特别是2006年的“告别”风波,让我很郁闷和愤慨,当时很想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医但又感学识浅薄,于是特意去拜访柳老先生,问他是否知了,问他有何对策,但他的回答至今振聋发聩 :“今有人侮辱、藐视中医,自然会有力量去处置他们,但我们会继续存在,只是我感到要更加用心地看病,让普通病人感受到中医的实效,只要他们认可,我们民间中医就不会消失,中医更不会消失。” 果然,很快就有许多明智和博学之士站出来维护中医,卫生部也明确表态支持中医,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民间的中医力量,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隆重召开全国民间医药暨民营中医医疗工作座谈会,从政策上保障了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学形成来源之一的不可替代性,从地位上明确了其具有满足人民特别是基层百姓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作用,从战略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工作进行了规划。
跌宕之后,又归安静,但内在却是丰富了,宋代大儒张载曰“民,吾同胞也”,像柳老这样默默坚持,静静姓着“民”的医生不曾高谈自己对人民、对同胞的爱,他们只是施展医术,有益于人,无愧于己。
医林浩瀚,有人说民间中医是居于庙堂之下的中医,但无边无际的医学海洋中始终会有民间中医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种安静不会消除他们救人的激情,却能把爱民之情变为一种更恒久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