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老百姓所说的针灸和非专业人事谈论到的针灸疗法,大多指的是针刺疗法,没有包括艾灸疗法。民间所说的“打冷针”“灸艾条”“打针灸”“大蒜灸”实际就是分别对应了针灸疗法中的“针刺”“灸法”“温针灸”“隔物灸”。
英文翻译针灸疗法为“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其中acu是针、尖锐的含义,punch是冲压机、打洞器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尖尖的东西找了个点,钻进去;moxa指“艾”,bust是“爆裂”,与火相关,我猜就是外国人第一次见到“灸法”时,材料用的是艾叶,然后还体会到了火星的爆破感,所以才用了“艾草”的拼写方法。
已经无从考证是哪一个外国友人第一个使用了“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这种说法,但这个把针灸疗法翻译成英文的人还是很伟大的,毕竟,他给我们古老的传统疗法有了一个全世界人民都能读懂的名字,并且翻译的还挺恰当和形象。
现在世界公认的针灸疗法就是指针刺和艾灸疗法,而在国外,说起针灸,大多数人都只会想到毫针刺法,那他们实际上是不是就是一个针刺法呢,听笔者慢慢道来吧。
砭石与针法的起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古代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称为“砭石”,这是一些经过磨制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用来叩击皮肤的一定部位,浅刺出血和割治排脓。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很自然地会用手去揉按锤击,以减轻或解除痛苦,当其发现用一种石器叩击身体某些部位或放出一些血液时,痛楚就会减轻,于是,砭刺疗法逐渐出现。砭刺可以说是针刺疗法的前身。砭石的实物,1963年在内蒙古出土一枚,长4.5cm,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刃,可用来切开痈肿,另一端有锋呈锥形,可以做针刺用。山东也有类似石器出土。
砭石之外,古代还有骨针和竹针的应用。我国大约在山顶洞人文化时期,已经能用石刀等工具削制比较精细坚韧的骨针,用来从事缝纫等工作,这时就有可能将骨针应用于临床方面。此外,古代文字针写成“箴”,竹字头,说明当时针具也有可能用竹制成。到了仰韶文化时期,陶器出现,则可能用破碎的陶片替代砭石用于医疗。如陶针疗法,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人使用。
当然,青铜器和金属的技术发展改变了针的原料,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针灸针。
说到这里,或许您要问了,从前的砭石除了刺激穴位,还能放血排脓,现在的针这么细,怎么放啊?所以,我要说到“九针”的概念。 我们古老的黄帝内经里就有九种针啦,不单单有细细的,扎进身体里的毫针,还有可以放血的锋针,可以排脓的铍针,用于浅刺泄热的镵,用于按摩皮肉的圆针等等。现在大家伙说的针灸针,其实只是很多针具中叫做“毫针”的一种!为啥叫毫针呢?又细又小呗,古人形容它像蚊子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