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Ginkgo biloba L.)系中国特产,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因其叶呈扇形,前端略有浅裂,形似鸭掌,故又名“鸭脚”。宋代,白果被列为贡品,欧阳修留有一诗“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说明了当时银杏树的珍贵程度。
白果炒什锦
本草记载白果味甘、少涩,气微寒。入心经,通任、督之脉,至于唇口。具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主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现代药理研究,白果还有较强的抑菌杀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祛斑润肤、增强血管的渗透性的作用。
现代分析白果中除含粗脂肪,淀粉,还原糖等外,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胡萝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白果醇、白果酮、廿八醇、β-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等,以及Fe,Cu,Mn,Zn,Ca,Mg等元素。其营养丰富,可制成药膳服用。据记载,西天目寺僧曾用白果制羹,名曰“佛手杏羹”招待乾隆,以示最高礼仪。当地山民则将白果与肉同煮,称之为“长生肉”,或与枣熬成羹,名为“长生饭”。另外,还有烤白果、炒白果、冰糖白果、山药白果、木耳白果等多种服食之法。
白果粥
清代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对白果的效用有一段较为精辟的论述。现摘录如下:
“白果,治白浊,清心,性不能乌须发,然乌须发必须用之,引乌黑之汁至于唇口之间以变白也。此从来《本经》之所未言。
白果不可多用,然小儿又最宜食之。盖小儿过餐水果,必伤任督之脉,五日内,与十枚熟食,永无饱伤之苦,并不生口疳之病。
或疑白果有损无益,先生谓能补任督之脉,此从前注《本草》者并未言及,何说之创乎?
嗟乎。神农尝百草,安能尽尝,则注《本草》者,何能尽注,所望于后人之阐发者实多。况白果补任督,又铎闻之于纯阳吕祖之教,以治舍弟选之之子丙郎,而亲效者乎。盖丙郎多食水果,脾胃两困,越中儿科治之不效。适吕祖鸾降,训铎用六君子汤加白果十枚治之,不旬日全愈。请问用白果之故。吕祖曰∶丙郎乃伤任督脉也,非白果不效,故用之耳。志之以见铎之立论,非无本之学也。
或谓白果小儿最不宜食,有食之口吐清水而死者。曰∶凡物不宜多服,安能独咎于白果,白果,少用则益于任督,多用则损于包络。口吐清水者,过清其心也。包络为心之相臣,包络损而心亦损矣。然必心气原虚,而又食白果至数百枚者,始有此祸,非食数十枚,便致如此也。
或疑白果清心,多食则过于清心矣,安得而不伤乎?然而心不畏清也,仍是过清包络耳。
倘包络火旺者,食数百枚,正复相宜。唯包络素虚寒者,实宜戒耳。”
白果有一定毒性,不宜多食,尤其不宜生食。因为白果胚中含有氢氰酸、白果酸等毒性物质,生白果中含量尤高。中毒表现为上吐下泻、腹痛、发热,重则抽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银杏树除了种子白果可入药用外,其叶、根均可入药。银杏叶具有活血养心、敛肺涩肠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咳喘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但是,银杏叶同样具有一定的毒性,喜欢用银杏叶片泡水喝朋友要注意了,银杏叶服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较长,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银杏树的根也是一味中药,叫白果根,具有益气补虚之功,主治遗精、遗尿、夜频多、白带、石淋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