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全国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各地过端午节的活动也多种多样。有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挂钟馗像等等,至今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吃粽子等习俗仍被人们所喜爱,广泛流传于民间,其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囊了。
端午节时值仲夏之季,是蚊子、苍蝇等虫害增多的季节,这个节日人们把它作为夏季驱除瘟疫的日子。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以激浊除腐,达到杀菌防病的作用。民着端午节间一直流传给小孩子佩戴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的香囊,以预防蚊叮虫咬,使孩子安度夏日,起到避邪驱瘟、预防疾病的作用。
端午涂雄黄
然而,佩戴香囊并非仅仅能够预防夏天的蚊叮虫咬,作为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香佩疗法,在香囊中加入不同功效的中药,使芳香性中药挥发的气味通过口鼻粘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吸收,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端午节佩戴香囊,尤其对小儿感冒、厌食等病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香囊用药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小儿佩戴香囊也要根据不同的症状与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常用的预防感冒香囊,可以根据小儿体质和气候不同,选择芳香化湿、祛风散寒方(艾叶、佩兰、苍术、白芷、菖蒲、肉桂),或者清热化湿、疏风通窍方(艾叶、藿香、紫苏、辛夷、薄荷、茴香);防感开胃香囊,可以选择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方(艾叶、藿香、佩兰、菖蒲、苍术、砂仁、陈皮);防虫驱蚊香囊,可以选择芳香化浊、解毒驱虫方(艾叶、菖蒲、山奈、丁香、薄荷、藿香、茴香)。
香囊佩戴白天应挂在胸前,晚间睡觉时置于枕边,每天上、下午还需要放在鼻前各闻香1次,每次3分钟左右,以保证芳香药物能够通过鼻粘膜吸收进入人体。香囊中的药物,还需要每2周更换一次,以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要根据小儿体质合理地选择配方,还需要掌握准确的佩戴方法,只有规范使用,才能真正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