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绍兴越城区,穿过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广场,径直西南角走过当年康熙皇帝巡游时经过的宝珠桥,在龙山后街不远处,就看到一排旧式的老房子,有一块醒目的招牌便跃入了眼帘:“三六九吕大陆骨伤科”。
一问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吕大陆家有祖传的膏药,凡是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的到这儿来看病,不收挂号诊疗费,只收膏药钱。
祖上留下的老招牌保存至今
这是一家约20余平米的简易诊所,它的老祖宗曾是清朝年间当地的一位老郎中,名叫吕元瑞,曾开过了两处诊所:在居住地绍兴齐贤镇的叫“吕元瑞大和尚伤科”,后改为“浙绍下方寺西房伤科”。他每逢阴历三、六、九都要去越城区龙山后街坐诊,所以将小诊所取名叫“三六九吕大陆骨伤科”,每月共出诊9个上午,下午就回下方寺西房接诊。吕元瑞专治跌打损伤、金疮等病症,为人接骨、入臼。他还经常带着家人上山采草药,研磨制成膏药,为乡邻疗伤。
到了第二代吕伯泉,也跟着父亲一起,来回奔波两地,倾心经营着骨伤小诊所。那两块历经风霜岁月的旧招牌,至今还被吕家完好地保存着。
吕大陆自家熬制膏药
制成后的膏药及包装盒说明
1937年出生的吕大陆,从小与哥哥一起跟随父亲学医,背记医书、药书,采药、晾晒、切碎,学会了制作伤膏药和辨伤疗伤。后来,父亲把“三六九吕大陆骨伤科”交给他独立坐诊,从1953年起一直开张至今。哥哥吕自清则承接了祖父辈的“浙绍下方寺西房伤科”,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病去世,结果“浙绍下方寺西房伤科”就关门歇业了。
第四代吕林华则对父亲教给他的制膏技术独有兴趣。他经常动脑筋琢磨着:如何改进工艺,使膏药贴敷时减少皮肤灼热;如何避免膏药过敏;如何保持膏药辛香发散的特性,发挥经皮透肌的作用……他对祖上传下来制膏的中草药,逐一查阅了解其性能,减少易致敏药物的用量;他将制作膏药的牛皮纸改用纯棉布,使其对肌肤保持温暖舒适的感觉;他自行设计了膏药外包装,标明用法和注意事项。由于吕林华对膏药制作工艺有一技之长,2009年受聘于柯桥区人民医院,专门为医院制作外用的膏药。
第五代传人吕锃,可谓是幸运的新生一代了。他从小立志学医,考入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现已在绍兴安昌人民医院骨伤科工作。他对使用祖传骨伤技术也积累了一些临床心得。
当我们询问吕大陆治伤的膏药有哪些时,年近八旬的他如数家珍:
专治骨折的叫“接骨膏”,小小的一张膏药里面含有接骨木、骨碎补、自然铜等28种中草药,将这些中草药磨成粉末,再按一定比例调配混合,用文火熬制成糊膏状,最后用麻油调制收膏,在棉布上摊匀成薄圆饼状,晾干就成了膏药。
专治撞击伤、扭伤、腰肌劳损等肿痛的叫“舒筋活血膏”,具有舒筋活血、消淤退肿的功效,是用乳香、没药,羌活、独活等22种中草药磨粉,也是按一定比例混合熬膏,这种膏不用麻油,而是用熬熟的菜油调制成膏药的。
吕大陆介绍他的自制膏药
吕大陆给患者边贴膏药边讲解注意事项
在诊室采访约一个小时里,吕大陆就接诊了4位患者。其中有一位女病人是足踝扭伤不久,吕大陆先是手法细腻地摸察伤处,凭经验告诉患者:没有骨折,是软组织损伤。然后边贴膏药边讲解,教其回去后过五天自己换一张贴敷:先将膏药烘热至40℃,待膏药稍软化后,直接贴敷疼痛的患处轻加按摩即可,一般情况不需配合服药。
但是对伤情较重的,吕大陆就再开给中药处方,大多是活血化瘀、疏筋通络、行气止痛的中草药,让患者到中草药店铺配回,自行煎汁内服调理,这样内服外治配合就能加强功效,促进早日康复。对需要拍片进一步明确诊断或复合性骨折等严重骨伤,他会立即叮嘱患者去大医院检查处置。
如今,绍兴地区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越办越多、越办越好,由于“三六九吕大陆骨伤科”具有传统民间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之经吕大陆治过伤、用过他自制膏药的病人口口相传,所以每日还是常有前来治伤求药的人。就是这种简、便、廉、验的方法,一直支撑着“三六九吕大陆骨伤科”这块民间的老招牌经久不倒。
像吕大陆这样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实际上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起到了补充作用,一方面弥补了农村中医药服务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以廉价而有效的中医药技能吸引病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就近看病问题,受到了农村居民的欢迎,也对农村地区民间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