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命的健康,哪有生命的质量;没有生命的硬度,哪有生命的闪光……”当我坐在白锡挺身边,在他陆陆续续的讲述中总结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把头点得像是拨浪鼓:“对的,这么多年下来,只要还有一口饭吃,我就不会放弃中医去做别的事情。”
白锡挺今年72岁,几乎是近两年我们寻访过的各地民间郎中里,年纪最大的几位之一。他的“白锡挺中草药店”在文成县大峃街上,这间店铺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部分。他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低,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只上过五年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热爱中医,且从事这一行近半个世纪之久。
从“非法行医”到重操旧业
1961年,17岁的白锡挺师从乡间的一位老郎中,从识药、采药、背汤头歌、炮制、抄方……三年师满后自立门户。无奈当时都是师徒相授的方式,白锡挺属于“无证非法行医”,正值国内政治敏感时期,20岁出头的他被抓典型批斗,勒令停业,此后十年,他再未从医,也从文成搬到了临安,一待就是23年。
白锡挺说起初的那些年,他靠弹棉花为生,不过业余时间依旧一心扑在自己的中医药爱好上,一有空就逛各种书摊,也由此收集了很多医学古书,从《绘图针灸大成》、《医宗金鉴》到各类中草药图谱、验方类,无所不看。有时天气好,也上天目山遍寻草药,梳理干净了便拿去菜场门口卖。
白锡挺收藏的古医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有位干部摸样的老先生停在他的摊位前,问他:“你卖草药,医术方面懂不懂?”了解之后,白锡挺知道他是临安市机关单位的一个老领导,因常年喉咙有异物感,几乎每天半夜一两点因为吞咽困难导致惊醒,被困扰了很多年。数年里,他花费巨资去过好些医院,被诊断是“慢性咽喉炎”,可是并未被医治好,苦恼不已。
白锡挺给他看了之后,发现是喉咙口有个极小的肉瘤,于是给他开了方子,让他抓药先试三贴。之后反馈症状有所缓解,他就又给稍作调整,重开了张方子。老领导大概又吃了半个月后,激动地上门道谢,说去医院做过检查,已经痊愈。感激之余,对方疑惑,问他有这样好的技术,为何没开药店?白锡挺如实相告,“老领导”鼓励他说,如今政策放宽了,你尽管重操旧业。于是,在对方的帮助下,停诊十年的白锡挺终于如愿又做起了郎中。
他很自豪地说——“当年在临安,药店就这样开起来了,那个老领导把当地很多朋友都介绍来我这里看病,一来二去口碑相传,几乎每天从早上八九点到晚上,店铺里总是忙不过来,渐渐就有了些名气。”
中草药人回归故里
人至中年,总想落叶归根。于是,在临安生活了23年的白锡挺回到了故乡文成,重新开了如今这间中草药店,一守又是16个春秋。
店铺两间合一间,在大峃街上属于较为宽敞的门面房,一间用作抓药,另一间则为坐诊。他说以前在临安行医时,几乎都用药典上可查的中药材,草药基本是没有的,回到文成后,因为当地人很习惯用草药,文成的草药资源也相当丰富,所以店铺里光是草药就有600多种,加上常用中药材,总共有1000多味。
白锡挺擅治肝炎、肝硬化、大小三阳为主的肝病、肿瘤及疔疮肿毒。他直言有不少乙肝病人用西医治疗效果一般,因服用大量的抗病毒药物,花钱不少,又容易产生副作用。乙肝,尤其是急性乙肝的病,因为湿热之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湿、热、毒三者相合,导致毒邪之气淤积体内,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诊治,往往容易从急性转变成慢性,所以清热利湿是首要条件;其次治疗乙肝应重视益气健脾,因为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说,健运脾胃,固卫表、退虚热皆能起到扶正的功效。基于此,中药材中的山药、白术、茯苓、当归、黄芪、茵陈、薏仁、刺五加、党参、山茱萸等药材,他都会根据病人的实际症状,随症增减。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调养。可在白锡挺眼里,中医药的文化深植于华夏,民间医学亦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精华,有不少疑难杂症亟待中医来扶正、固本、培元。
“言其不治者,未得其术也”。白锡挺说,自己虽然没太多文化,但是当时跟师学医的时候,师父说起这句话,起初自己并不理解,跟师父讨教后,这句话至今铭记,也成为他几十年里督促自己多看书、多学习的动力。他翻阅《黄帝内经》,逐步发展到各类手头能找得到的经典医书都看,还有好几本早已泛黄的笔记本,小学生一般很认真地做了摘抄,多为学徒时的抄方,以及根据自己几十年里接触过的病症整理出的笔记,又分门别类,做得跟书籍目录一般,方便查阅。
在听我赞他太好学时,白锡挺说自己只是笨鸟先飞,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理、法、方、药”,光这四字所包含的内容,就够他学一辈子的了。许是深感“无证行医”之苦,白锡挺一心想着定要做到“持证上岗”,1996年,他参加“浙江省乡村医师执业考试”,终于顺利考到了乡村医师证。
配置的伤科药粉
白锡挺说到兴奋处,神神秘秘从柜子里搬出很大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浅褐色的粉末。见我不解,他说,这是他前些年自己研发出来的专治铁打损伤的药粉,用了13种中草药材晒干研末配比而成,对于伤科病人,用来外敷极有效,这几年有了不少“铁粉”,各地的病人都有,专程跟他订购这款药粉。
他说起时,脸上满是自豪,仿佛这罐子里装的是了不得的宝贝,够他一生衣食无忧。
在白锡挺身上,我看到的是散于民间的土郎中们对于中医坚不可破的信心。对比之下,几十年的现代中医教育培养出的诸多中医人才,为何有那么多人改弦易辙、半途而废?为何又有那么多人出身中医,却在完完全全地行持西医之道?也许缺的,就是白锡挺这样的信心和热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