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畲医
武功文成。大抵因为文成住过刘伯温这样一个神秘的人物,这里的街头巷尾都给我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街边的小摊贩、菜场的菜农,都能跟你细数几味新鲜草药的功效和食方,让人不禁感叹,此地还真是藏龙卧虎。
车子载着我们穿街而过,在一个小巷子口停下后,我们被告知,要找寻的民间郎中就在这个巷子里了。于是下车步行进去,沿路可见巷子两边各种各样的草药铺,我们要拜访的这位,就是其中一家的店主。
不大的门面,略显陈旧的招牌,要不是“雲芝堂”三个字所示,我们的确难以确定,这间店铺就是我们要找的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医药的代表之一。
细数畲医
畲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畲族的“畲”字有开荒辟地、刀耕火种的意思。目前畲族居住点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等地,其中浙江的畲族占我国畲族总人数24.3%。由于畲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偏远闭塞、村落分散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畲族人民为求生存与繁衍,学会了防治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畲族医药就是畲族人民长期在生产、生活实验中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它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疾病观,疾病分类法和特殊疗法,体现了畲医药的文化特色,对某些疾病的疗效更有独到之处。
畲族人民患病,大多采用祖传的经验方服用畲药治病,尤其喜欢用新鲜的草药和针灸,被人们形容为“一把草,一根针”。畲族的治病技术被视为珍宝,一直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但是也有妇、儿科有婆传媳的做法。畲医药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因为没有成文的书籍,这也是畲医药发展的局限所在。
走近“雲芝堂”
从1933年创建至今,“雲芝堂”已传承四代,历时近百年,目前有畲药700余种,其中常用的药物有300多种,擅长儿科、妇科。2008年,“雲之堂”先后成功入选文成县和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店内悬挂的草药
不大的药铺中,满满的草药,大多都是店主自己上山采来的鲜药,晒干而成。有的放在货架上,有的悬在房梁上,还有各种种类的药粉、药丸也是自治的。自治的药剂,有很多是外用的,如治疗小儿盗汗的,妇女痛经的等等。和以前见到的很多草药铺不同,“雲芝堂”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很接地气。
自制驱蚊香囊
我们在和店主闲聊时,不时有街坊邻里过来凑个热闹。当我们问起畲药的治疗效果时,邻居们赞不绝口,说特别对于治疗小孩子“不听话”的药方很管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店内一角
雷仕胜是“雲芝堂”的第四代传人,如同传统的畲医一般,他的母亲雷嵋莲将她的经验和治病的技术通过口传心授,传承给了儿媳。所以,“雲芝堂”的模式是雷仕胜负责日常管理、经营,他的妻子刘海芬负责诊病、治病。
第四代传人雷仕胜和妻子刘海芬
我们去的时候,雷仕胜说,每年来他们草药铺参观的中医界人士有很多,包括医学院校的学生、教授以及各地医学会相关的负责人等。他是一个很有经营理念的人,专门为“雲芝堂”的草药成品——泡脚粉、药枕注册了商标——“畲芝堂”。只是,对于在一个小县城里面经营这样一个小小的草药铺,他还是有些许不甘。
刘海芬,2013年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引荐到文成县中医院跟着一名主任中医师师承学习,为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而努力。但是,因为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医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需要背诵和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并且跟她目前所熟识的畲医理论存在出入之处,所以对她来说,学习的过程并不轻松。
药枕
第三代传人雷嵋莲的非遗证书
畲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传承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因为从事畲医药的人的学医背景以及文化程度普遍并不高的条件限制,他们之中很多人并没有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因此,畲族医药生存和运用还是有难度和局限性的。如何才能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为畲族医药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此次来到文成,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县里规划将大峃街打造成中医药一条街,雲芝堂必定会成为重要的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