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玉歌,不言虚,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头痛晕眩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在衢州的街头巷尾,可以听到这样一首儿歌。某种程度而言,儿歌应该是最能反映当地风情和文化特色的。
衢州中医院
在浙江中医药文化的板块上,衢州有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针灸大成》的作者杨继洲的故乡。
杨继洲,字济时,出生在明代,是三衢(今衢州市六都杨村)人。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声望很高。杨继洲的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所以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博采众长,通晓各家学说。医学和文学素来都是不分家的,特别是古代的医家,在文学上都有相当的修养和造诣。杨继洲年幼时专心读书,博学绩文,热衷科举考试,后来又弃儒学医。
一个人的成功,总是离不开聪慧和勤奋,而成为一个名医大家,除了这两样,有仁心仁术也尤为重要。
望闻问切、砭石针术、理法方药、膏药丹散……每一样都是中医的组成部分,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医者开始不熟悉药物了,内科医生不会针灸了,针灸推拿医生不懂得开方用药了。
杨继洲一生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犹擅针灸。有一个关于杨继洲治病的轶事:有一次,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患了痿痹之疾,多方诊治,屡治不愈,邀杨继洲去山西诊治,杨继洲仅仅针刺了三针就痊愈了。
杨继洲早年曾编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但一直未能刊刻问世。赵文炳看到了这本书,他为了答谢杨继洲,决定帮助杨继洲将这本书付梓出版,并委托晋阳人靳贤进行选集校正。此时,杨继洲因博览群书,又将其中有关针灸的内容都一一摘录下来。最后,《针灸大成》的内容除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外,又辑录了《神应经》、《古今医统》、《针灸节要》等著作中的针灸内容,凡是明代以前的重要针灸论著,《针灸大成》里都或多或少进行了辑录和引用。
《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名著。此书刊行以后,不仅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影响也很大。至今为止,已有五十种左右的版本,并有日、法、德等多种译本。
中医院局部
当然,杨继洲在针灸方面的贡献不仅仅是著成了《针灸大成》,更是其对故乡衢州影响至今的浓郁的针灸氛围。在衢州中医医院以及各个诊所,前来针灸的病人明显要比其他地方的多几倍不止。如今的衢州,已经俨然成为针灸学者想来求经问道之所。
衢州当地对于杨继洲针灸的继承和发展也尤为重视。1993年,经衢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衢州市中医医院增挂“杨继洲医院”的牌子;2008年,又被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杨继洲针灸”保护单位;2009年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2014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非遗项目。现在,衢州市中医医院里面有“杨继洲针灸文化展示厅”,里面保存着完整着《针灸大成》10卷的古本,以及和针灸相关的标本、木质针灸小人等。经常有外地医学院校的师生、外地的游客和针灸爱好者们来此参观。目前,在衢州代表性的人物有:张玉恢、金瑛等人。
可惜的是,张玉恢因为胃穿孔已故,我们并未能亲耳听到他对杨继洲针灸的解说,但是从他女儿以及附近居民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张玉恢对杨继洲的针灸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一直为杨继洲的针灸文化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传播努力着。2009年,张玉恢被评选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金瑛,衢州市中医医院“杨继洲针灸”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目前活跃在第一线的,为“杨继洲针灸”传播的主要人物。
晚上8点,我们到达金医生坐诊的诊所,所见的是一派门庭若市的景象。还未和我们说上几句,金医生又逐个诊室地忙碌去了。诊所的二楼共有五个房间,除了针灸时用到的诊断床、牵引设备、低频脉冲治疗仪外,每个诊室所见最多的就是长短不一的银针和辅助用的艾柱。而金医生此时正穿梭在各个病人之间,手法娴熟。循经、找穴、施诊……小小的银针在他的手上异常的神奇,找准穴位、精准快速,每一根银针的动作,几乎是一两秒钟的时间内完成,像是武林高手一般瞬间将手中的针弹入皮肤内,绝无一丝拖拉,提插捻转间尽显针灸的魅力所在。作为医学的后辈,只能感叹望尘莫及。
好不容易等到金医生稍有空闲,我抓紧时间对金医生进行了短暂的采访。追溯自己的学医经历,金医生感叹,自己如今的成绩得益于当时遇到的入门老师——王樟连。因为是同乡的缘故,王老师当时对金医生要求特别严厉,按照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要求金医师,不仅要金医师背诵四大经典、针灸的经络歌诀,还要求他从大一开始就跟随自己门诊。从学校毕业之后,金医生又陆续跟随几位针灸老师门诊,金医生说,如果每个老师愿意教授你一些技巧,之后的临床运用将会感到收益匪浅。
自古医者大抵遵从“白日临证,夜晚读书”的模式。师承先师,金医生白天侍诊抄方,各种病症的诊疗过程皆尽收眼底;夜晚便带着白日侍诊的问题一一比对经典笔录备忘。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让金瑛从学徒到做医者的几十年中从未间断,颇为受用。
说起与杨继洲的渊源,金医生说,针灸的医生都将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列为必读书目,自己也从反复翻阅《针灸大成》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金医生始终认为,学习是最好的老师,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又有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看过的有用的内容,他不厌其烦地抄录一遍,时常推敲,他归结为“学习要注重方法和思路,并非死读书,把厚厚一本笔记读‘薄’了,才能是自己的。”
医不在“名”,而在于“明”,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因此,说起学医,金瑛说他不拒绝任何有益的东西。博学才能精用,广博为了专深。如此对其人其医理熟稔后,才能应对变化万千、错综复杂的各种病症,对自己受益终生。
想起我们学医的时候,老师们一直教导我们,做一个好医生,没有捷径,“背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是不变的法则。如同金老师,若不是有扎实的基本功,遇到好的老师的时候,也不能适时抓住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