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长寿,总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当岁月在一个人身上沉淀了百年,年龄便会升华成生命的奇迹。尤其是这两年的走访了解,让我们更加明白,虽然也有一些百岁老人患高血压、白内障等慢性疾病,但并无器质性病变,有的老人甚至几乎从不吃药,置之任之,依旧生活得逍遥自在。问其子女老人的“长寿法宝”,最常听到的答案就是——心态好。加之敬老爱老孝为先,祖孙同堂的传统习俗也为景宁的百岁老人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情感归宿。
张宝隆吃饭时,老伴刘燕菊就站一边“监督”
张宝隆:老伴如影相随
当我们来到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区外舍乡岭北村的百岁老人张宝隆家里时,他正坐在一张大圆桌旁吃早饭,两三个小菜、一个对半切开的红心咸鸭蛋、一盘笋,就着一海碗稀饭。旁边站着一老太太,另拿着一双筷子,不时夹菜放入张宝隆的碗里,偶尔低头和他说着什么。
陪同我们来访的当地领导说,张宝隆生于1917年,今年正好100岁。难能可贵的是,老伴刘燕菊也98岁了,一对“钻石婚”之际的老夫妻即将双双走向百岁高寿。相较于张宝隆的寡言,老太太显得活泼很多,一边继续“监督”老伴吃完最后一口稀饭,一边很是“指点江山”地让一众家人招呼我们。
张宝隆一家五代同堂
看得出,这是个很热闹的大家庭:两位老人、孙子、孙媳、曾孙女夫妇,外加一个一岁多的玄孙女,真正的五世同堂。老人的孙子说,他们原来住山上,海拔较高,空气更好,后来因为拆迁,当地政府给选了地方集体盖房后,才在2010年搬下来的。原先还担心老人住不习惯,毕竟在山上住了快一辈子,好在街坊邻里仍是旧相识,串门也方便,张宝隆随大队伍住下后,适应得很快。前几年张宝隆还会自己下地种些菜,自给自足,近两年来因为身体不如从前了,基本只在家里静养,天气好时会和邻居们说些家常。源于旧时候“女人不上桌”的习俗,张宝隆的老伴刘燕菊从嫁过来之日起就养成了习惯,一日三餐常伴张宝隆左右,照顾他吃完饭,自己才开饭。虽说从今天的观点看来,实属“男尊女卑”的陋习,但对于这一对老夫妻,80年如一日,早已如呼吸般自然,毋容置疑。
老人及祖辈四代都是务农,年轻时起就过着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同住的曾孙女说,老人以前顿顿吃米饭,近两年的主食基本是稀饭。从没得过大病,基本生活还能自理,但是老太太管得严,老人也乐于听老伴“管教”他,小孩子一般,不好好吃饭,被训了,也只得乖乖就范。张宝隆的孙子补充说,老人的头脑还是挺清晰的,偶尔出门还会自己坐公交车。村子对长寿老人也很是照顾,乡镇卫生院会定期来给老人做健康体检、建立档案,村里又给9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220元的生活补助,如果到了100周岁,每月生活费会增至500元,且100虚岁的时候有一次性奖励金5000元。平时的蔬菜都是自己家里种的,从不花钱,一周吃两三次荤食,就去菜场买,生活费对老人来说也够了,晚辈们并没什么经济压力。
村委送的“长寿之家”匾额
厨房一角
张宝隆的卧室紧邻厨房,约10平米大小,简单的水泥地、白墙,屋内陈设也简单:一张上了年头的木架床、一个简易的拉链式衣柜、一张方桌、旧的皮革沙发以及入口处的一个鞋架,鞋架边摆着一张掉漆得早已看不出本色的雕花官帽椅。老人的家人说,老人睡的床、官帽椅以及放在厨房的一个橱柜是老太太当年的嫁妆,也快成古董了。
张宝隆的玄孙女
如今,家里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子女孝顺,是这对老夫妻最大的欣慰。张宝隆虽然已经100岁了,记性并不差,逢年过节时,全国各地的晚辈赶回来团聚的时候,老人依旧叫得出每个晚辈的名字。张宝隆最大的女儿已有80多岁,在身边天天见着的玄孙女才一岁多。每天吃完饭,老人总喜欢坐在沙发上抱着玄孙女逗逗乐子,可即使这样的时刻,老伴也是不离左右,一会给倒个水,一会又嗔怪张宝隆邋遢,拿纸巾给他擦拭干净,把他当孩子来照顾。
老人的卧室
当我们问及老人的家人,老人有无特别习惯时,他们告知,老人基本不挑食,只是现在偏好吃软烂些的食物,易嚼食又易消化。张宝隆从18岁开始抽烟,一直抽到93岁;19岁开始喝酒,无论米酒、自家酿的景宁人常喝的红曲酒,他都喝。不过这几年为他身体考虑,老伴不让喝了。
房间的雕花官帽椅
想来,是否长寿,和饮食并无直接关联。山好水好空气好固然重要,生活习惯节制有序也不假,但像张宝隆这样几十年里烟酒皆俱的百岁老人也并不少见。如果说张宝隆有何养生之道,通俗概括,即是“人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老死的,而是气死的。”心态好,万事看淡,在好山好水的环境里简单吃喝,到点睡觉,每天听晚辈们聊些琐事自得其乐,老伴的唠叨也变得其乐无穷。
雷成高:淡看人生,随遇而安
第二站,我们前往景宁县东坑镇马坑村。车子停下后又步行几分钟,穿过一条田野中的乡村土路后到路的尽头,看到一栋两层、且看似四面通风的木结构自建房,周围百米方圆内几乎看不到第二户人家,四面全是农田,种了各式蔬菜,田埂上则肆意长着半人高的杂草,更南面处则是一个小土坡,因是冬天,坡上的小树枝丫光秃秃的,稍显零落。
老人雷高成和家人的住所
当地领导告之:我们要看望的百岁老人雷成高就住这里。雷成高是畲族人,今年正好100岁,原籍温州泰顺,后来因为招女婿搬到了景宁。沿着石阶走两步便可见一个很开阔的空间,看不到任何家具,只在几根柱子上挂了些杂物和日用品。雷成高和大儿子、儿媳一同坐在旁边一个房间,小小的会客地,里间就是老人的卧房,除了床和几个木制大衣箱、一张方桌,再无其他多余摆设。
雷高成
老人穿着一件干净的蓝色厚夹克衫、藏青色的毛线帽,眼睑下垂,像在闭目养神。大儿子解释说,老人先天眼睑下垂,视力有限,不过除此外没有其他大碍,也没生过大病,偶尔小感冒什么的,吃点药过两天也就好了。雷成高偏内向,弓着背微倚在身后的木墙上,并不太说话,但是他家人和我们对话时,身子前倾,听得很仔细。
厨房略显简陋
老人有五个孩子,四儿一女,老伴60多岁时去世后,他就跟孩子一起生活。除去一年前因溺水去世的儿子,以及一个外嫁的女儿外,剩下三个儿子轮流接老人去家里照顾,每家分摊四个月时间。近期,雷成高和大儿子、大儿媳同住,他72岁的大儿子说,老父亲一生务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他从小就看着父亲忙碌在田里,即使收工了回家也是干干杂活,闲不下来。
老人卧室一角
我们问起老人的生活习性,大儿媳说老人不抽烟不喝酒,不过喜欢吃荤的,以肉类为主,鸡鸭鱼肉都是大爱,蔬菜都是自己种的,从没吃过保健品类。生活还是比较规律的,早睡早起。
当我们在里屋和老人以及家人聊天时,看到屋子门口站着两个高个的小伙,面容清秀,有点腼腆。问起他们,雷成高的儿子说:“穿红衣服的那个就是去年去世的弟弟弟媳的儿子,另一个是同村的朋友,两人常在一起玩。”他说,去年夏天,老人在屋里午睡,他弟弟和弟媳下地干农活,大约因为前两天下过大雨,河水漫上来,一个不小心落了水,另一个去拉,水流太急,两人直接掉进河里从上游冲到了下游,被人发现时,早已没了生命迹象。老人午觉睡醒后,被人告诉说儿子儿媳都没了,打击肯定也不小,但他从未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太多。许是这一生里,100个春秋,36500多个日夜,老人历经过生活的各种磨难,已然历练了他骨子里的隐忍和坚强的意志吧。
老人喜欢搁火盆取暖
临告别时,退到房间门口,才发现刚才我们待过的桌子底下是一个约一米见方的火盆,仍是木头做的,只不过内径围了约半手掌宽的陶土,最中央才放置燃着的木炭供暖。雷成高悠哉把双脚搁在火盆上取暖,光脚穿着棉布鞋。老人的儿媳说,父亲就这点怪癖,一年四季都不穿袜子,就爱光脚穿鞋,从来劝不动。
雷高成家外的风景
后院养了老母鸡
从雷成高家出来时,看到他们养的几只老母鸡在房子边踱步觅食,屋后的竹林呈现一大片黄绿,与附近山上树木的苍绿、田间蔬菜的翠绿相映成辉。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老人的儿子送我们到路边,远远地依旧看他站原地张望。
此次景宁之行,我们虽然因为行程关系,只走访了两位百岁老人。我们并未看到太多大家都理解的健康长寿的优良饮食习惯,一位大半辈子烟酒不离身,另一位老人吃得并不清淡,好大口吃肉。然而,我还是想,他们的长寿,总归有适合自身的因素在。综观当今社会,许多人年纪大了,会出现失落、孤独、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力下降,而这些,在他们身上皆不存在。老人们都是子孙满堂,纵使大部分晚辈早已在景宁、云和甚至省外成家立业,但身边并不缺亲人照顾,生活不愁,对后辈也从不耍威风,一生操劳,看淡世事,知足为乐,宽容待人。这些,也许是他们之所以健康长寿的一大主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