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守护未来与希望——杭州宣氏儿科的百年传承与创新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19-06-05 15:12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五期 作者:朱寅,王晓鸣编辑:@Jammly
为人父母,最揪心的就是子女的健康与安全,孩子每一次生病,爸妈都要经历一场煎熬。

为人父母,最揪心的就是子女的健康与安全,孩子每一次生病,爸妈都要经历一场煎熬。

 

然而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千名儿童仅拥有0.55位儿科医生。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提议,想要破解“儿科医生荒”的难题,应当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建立中医儿科医院或科室,大力培养中医儿科人才。

 

宣氏儿科工作室团队

宣氏儿科工作室团队

 

浙江中医儿科历史渊源悠久,明清至民国时期是浙江儿科发展的全盛时期,开始形成各种流派和儿科世家,专著纷呈面世。杭州著名的中医世家——宣氏儿科,便是其中一支。

 

杭州有个“惊郎中”

 

“宣氏儿科”的创始人宣振元(1875——1947)家境贫寒。宣振元打小就聪颖过人,一心向学,读了5年私塾,知晓四书五经,明白圣人之道。

 

宣振元

宣振元

 

为了帮助家里的生计,15岁的宣振元回家随父亲剃头。那时候的剃头师傅多少都懂一些针灸、推拿、拔火罐等,宣振元发现针刺十宣、印堂、曲池等穴位,加上推拿按摩印堂、太阳等穴,对小儿高热惊风有明显热退惊止的效果。

 

几次治病成功后,宣振元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边自学《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一遍穿梭于清河坊医馆,默默地观察那些老大夫是怎么看病开方的,遇到不懂之处,诚恳请教。有位来自绍兴的名医曹南堂,注意到了宣振元,被他的聪明好学和坚韧不拔所打动,便正式收为徒弟。曹南堂擅长儿科,兼治内妇外诸科,宣振元随他学医仅三年,医术大增。

 

上华光巷口的诊所旧照

上华光巷口的诊所旧照

 

出师后,宣振元在上华光巷口家中正式挂牌行医。他专攻儿科,尤其擅长急惊风。“惊风”是一种小儿常见病症,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小儿惊厥,以临床出现发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包括现在的乙脑、流脑等。宣振元治疗急惊风,摸索出一套独特疗法:在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民间有效的针刺、推拿、外用等治疗手段。100多年前,抗生素还未发明,惊风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宣振元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治疗重危病人,并且取得较高的治愈率,着实不简单。

 

口碑相传,“惊郎中”的名声慢慢传遍全杭州。1920年,浙江总督的小儿子某日突患急惊风,高热昏迷,抽筋三日不止。总督四处求医,均不见效,听闻“惊郎中”的名声,旋即派人去请宣振元诊治,很快总督儿子便痊愈了。感激的总督特地制作了一块“宣氏儿科惊风专家”的牌匾相赠。宣氏儿科从此名声大噪,门庭若市,上至地方要员,下至平头百姓,孩子得了病都要带到那里看。

 

如果说第一代宣振元是宣氏儿科创始人,那么第二代宣志泉就是宣氏儿科的奠基人。

 

宣志泉

宣志泉

 

宣志泉(1910——1977)在8个兄妹中排行老二。他6岁入私塾,10岁读国学,几年后就能熟诵经史百家;读书之余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籍,为习医奠定了基础;20岁起跟随父亲正式学医,渐渐学得宣氏儿科精髓。新中国成立后,宣志泉成为杭州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是杭城十大名医之一。1956年,为振兴中医药事业,浙江省政府盛邀省内各地有名望的中医师,在浙江省立医院的基础上组建了浙江省中医院。宣志泉关闭了上华光巷口的诊所,成为浙江省中医院首批受邀中医师之一,他与马莲湘、詹起荪、林钦廉等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中医儿科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部长颁发给宣志泉的执业医师证书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部长颁发给宣志泉的执业医师证书

 

宣志泉擅长治疗小儿时病杂症,比如惊风、麻疹、疳积、咳喘、泄泻、癫痫等病证,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如乙脑、流脑、结核性脑膜炎等,以及败血症引起的惊厥、昏迷,每每能起沉疴。他看病诊治的一大特点,就是药剂用量很少,却药到病除。

 

在治疗急慢惊风的基础上,宣志泉针对各种类型“温病”所致的疑难杂症和重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颇有建树,并获得了西医同道的认可和尊敬,打破了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常规认识。某患“猩红热”并继发感染性休克的女孩,生命垂危,宣志泉只开了2剂药,就热退了,人也清醒了;又换了一个药方,不久后女孩痊愈。上世纪70年代,一个男孩患了流行性腮腺炎继发脑炎,好几天高烧不退,病情危重,宣志泉开了三剂药,就给治好了,药费不到一块钱。那张药方至今还被患者家属珍藏。

 

“杭州宣氏儿科”流派传承

 

友人5岁的儿子入春以来一直咳嗽,前几天求医至宣志泉之子——宣桂琪老先生处。

 

宣老开方子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小朋友不开心,反手打了妈妈一下。宣老笑眯眯地问他:“为啥这么凶啊?”老爷子问了好几遍,小朋友才扭扭捏捏地道出真相,原来在候诊的时候,妈妈不小心把他的飞机模型打碎了。宣老笑了:“啊呀,是妈妈不好,玩具坏了叫妈妈再买一个就是了。但以后不许打妈妈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小朋友很乖地答应宣老爷爷,以后再也不和妈妈吵架了。

 

宣氏家传医书

宣氏家传医书

 

大概是因为和孩子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今年76岁的宣桂琪一点也没有名医的架子,清瘦的面容总是带着亲和的微笑。他是宣氏儿科第三代掌门人,“宣氏儿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面对众多荣誉,宣老十分谦逊地说:“我这个人天资并不十分聪颖,但我通过苦读、从师、临诊这三法,弥补了天资的不足。”

 

宣老详细解释了三法。苦读意即多读、多记、熟背。每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每读一遍都要比前一次有更多的领悟。经典著作和药性方歌要熟背,哪怕一开始不理解文本,也要做到烂熟于心。熟读的同时还要加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详细研究。只有如此,到了临床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只有通过熟读,然后随着临床深入,其深奥的含义自然而明。

 

对于从师,宣老感概良多。出身宣氏儿科的他继承家学的同时,又先后师从兰溪名医叶建寅、叶永寿兄弟,后又根据父亲宣志泉“要学好儿科必须具有内科功底”的要求,师从时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杨继荪名老中医学习内科,先后拜师时间达2年半之久。“学医路上有良师的点拨,必定受益匪浅,少走弯路,事半而功倍。我深深地感到师承是从医的最大捷径。”

 

宣桂琪和小病人在一起

宣桂琪和小病人在一起

 

宣老对临诊总结出一套经验:“我在进入儿科临床的头五年中,重点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目的地运用跟师抄方时总结出来的经验,一个病一个证地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疗效与师辈不同的就拿出原有的抄方寻找异同,提出改方措施再实践于临床。”中医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通过临床多看病,才能把书本的知识和老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思路。

 

时代在变迁,儿科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前医学落后,惊风发病率高;建国初期烈性传染病多;六七十年代则流行腹泻、营养不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肥胖、性早熟、呼吸道疾病、神经行为性疾病越来越多。

 

宣氏儿科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在创新,针对儿童哮喘、季节性流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铅血症,以及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下肢交叉摩擦症、脑发育不良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多有建树。

 

“小儿哮喘中医治疗确实有效。我对顽固性哮喘乃至运动型、精神型哮喘加以临床研究最终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耗时几十年,至今感到仍有可以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地方。又如多发性抽动症,我从30余年前接诊第一位患儿开始研究,最初以‘外风’理论,到以平肝熄风治疗‘内风’,再到‘桂枝龙牡汤’调和阴阳,‘食积内滞’致迁延反复,同时心理治疗、家庭养护并重,目前才较全面的认识了该病,完善各类分型,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我还在不断探索病因及转归,以期达到更高的治愈率。”宣桂琪说。

 

宣氏儿科的每一代传人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顺应时代特点,创新发展。但是他们始终秉承着一条根本的原则:“治儿病需知调气;治外感,驱邪务净;治杂病,重调治,宜扶益,少滋补;治急惊贵当神速,治慢惊分清病机。”

 

如今的小朋友一般不愿意喝苦涩的中药。宣桂琪为此研制了“小儿清肺糖浆”、“小儿抗惊糖浆”、“降铅I号冲剂”、“止咳清热散”等院内制剂。

 

中医学薪火相传,宣桂琪4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儿科人才,学生中有不少已是浙江中医界的骨干力量,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与老师齐名的名医。尤其是2013年“杭州宣氏儿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工作室培养了多名传承人,第四代团队逐渐形成。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与希望!惟愿中医儿科能为守护孩子的健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