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胆识过人的“急郎中”——记湖州吴氏内科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19-06-12 14:37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八期 作者:朱寅编辑:@Jammly
一提到“中医师”,大多数人眼前浮现的都是老中医慢悠悠地“诊脉”“开方”“煎药”“调理”等印象,似乎中医是一门慢功夫。

一提到“中医师”,大多数人眼前浮现的都是老中医慢悠悠地“诊脉”“开方”“煎药”“调理”等印象,似乎中医是一门慢功夫。

 

干急诊出身的北京市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却有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中医治疗急症的效果不亚于慢性病,中医真正的优势不在于慢性病,而在于急症。”

 

的确,中医急诊发展历史悠久,急诊案例在历代文献的记载中比比皆是。如《中藏经》记载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距今已有1600多年);《金匮要略》中已记载有胸外心脏按压术,还载有用猪胆汁蜜饯煎导法通大便……古代的名医也大都有治疗急症的故事流传于世。

 

急诊的首要原则,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予病人最合适的治疗,将生命和好转可能性最大化。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当前中医药介入急诊的程度不如以前,从事中医急危重症研究的人减少很多,急诊中坚守中医理法方药用药的也是少之又少,这种中医急诊阵地缩小、优势萎缩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吴士彦

吴士彦

 

湖州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中医世家,因为治疗危重急病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和敬爱。前不久,我们在湖州市中医院拜访了姚源坤副主任医师,聊起了她的老师、湖州四大名中医之一——吴士彦(1920—2001)和吴氏内科。或许,我们能从吴氏内科的发展中得到一些启示。

 

有胆有识,急病急治

 

刚一坐下,姚老就翻开了《吴士彦临证经验集》,给我们讲起了老师当年一帖药9分钱治好病人的故事。“前段时间,有个老病人来看我,聊天的时候提起了几十年前吴士彦先生给她儿子看病的事情。儿子鼻血流了好多天,怎么也止不住。眼看失血严重,先生开了一张方子。她去抓药的时候药店还问,这张方子才9分钱,怎么治得好病?结果上午吃了药,立刻不再流鼻血,下午已经完全好了。可惜的是,先生的这张方子没有保留下来,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虽然这张方子遗失了,好在《经验集》里记载了一个病情相似的案例。

 

1954年,一个9岁的王姓女孩连续五天鼻血不止,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医院治疗无效,下了病危通知单。送到吴士彦这里时,不仅流鼻血,连牙龈也出血不止、周身紫斑累累、口腔秽臭。吴士彦判断她“病属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治以清热凉血,解毒透斑为主”,前后诊治三次,小姑娘总共吃了五贴药就好了。

 

《经验集》还记载了很多在我们外行眼里,堪称奇迹的病案。

 

1959年,吴士彦被请去给一个十九岁的伤寒女患者会诊。患者发病已经一个多月,中途经中药及氯霉素治疗一度好转,不久复发高热,会诊那天病人突然便痢脓血,腹部胀痛,体温40度,精神极度衰弱。吴士彦的第一张方子是黄连阿胶汤加味,一贴;第二天腹部不再胀痛,呕吐停止,体温下降到38.8℃,仍守原方一帖;第三天患者精神稍感振作,大便脓血减少,体温继续下降,原方加减后连续服用六贴;第二周,大便已经没有脓血,体温渐渐正常,后病人突然打寒战约十五分钟,继而发烧39.9℃,吴士彦认为此时发烧反而是佳兆,“此乃邪从少阴外达出于少阳,从阴转阳”,换了个方子,一贴退烧后,逐渐恢复正常;吴士彦又换了调理脾胃的方子,以养其正,10天后痊愈出院。

 

除了危重急病,吴士彦治疑难杂症也是手到擒来。

 

1962年,28岁的李姓男子小便失常已近6年,每天小便约200余次、溺时茎痛。经诊断为尿路多种细菌感染性疾患,他经历过多次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没什么疗效。常感头昏、胸闷、肢酸、心悸、滑牘、形寒身热、苔满布黄腻、脉小弦数。吴士彦判断“此乃肾阳亏虚、湿热蕴留。治宜苦寒清热利湿、少佐甘温益肾”。第一个方子5贴后,小便次数已减三分之一,小便渐能控制,原方加了两味药,再吃5贴,小便已减至每天约20余次;原方再进行加减后,续服5剂而痊愈。随访未再复发。

 

老百姓对吴士彦的本事也是十分信服,湖州城流传着一句话,倘若吴士彦先生诊断后仍好不了,“死了眼也闭了”。

 

姚源坤医师

姚源坤医师

 

姚老讲完这些精彩的案例,用四个字来形容先生:有胆有识!中医急诊最考验医生的功力,生死有时候就一瞬间,用药对与不对,结果大相径庭。

 

吴士彦临床辨证

 

吴士彦临床辨证必辨病因,明病位,定体质进行综合分析,认清疾病本质,立方给药击中要害,屡起沉疴。他是个典型的“脾胃派”,认为“调理脾胃为中医之王道”“得胃者昌,失胃者亡”。在长期临床中,吴士彦总结出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伤寒肠出血、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肺炎等疾病的经验。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医不仅能治疗慢性病,也能治疗急性病。

 

大医精诚,遗泽流芳

 

吴士彦是吴兴妙西镇罗村人,出生中医世家。祖辈的史料并不多,据姚源坤介绍,“先生的祖父应该也是行医的,但先生和我们提的不多,情况也不太了解”。

 

父亲吴桂芬是民国时期的浙北名医,他精于内科,擅长伤寒、温病、中风等急重病,名气在吴兴、德清、长兴、安徽等地十分响亮。吴桂芬秉性耿直,抗战期间,因触犯日伪军官,遭到毒打,不幸去世。

 

吴士彦13岁跟随父亲开始学医,尽得心传,又从宋鞠舫名师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不久便青胜于蓝,成为人尽皆知的名医。1957年任湖州联合中医院(湖州市中医院前身)业务副院长,1983年被评为浙江省名老中医,同年当选为浙江省六届人大代表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代表。

 

1966年,吴士彦带领姚源坤等学生赴农村支医

1966年,吴士彦带领姚源坤等学生赴农村支医

 

姚源坤1961年起跟随吴老学医,据她回忆,吴老从不开人情方、大处方,用药能便宜就尽量便宜,贫苦患者医药费不够时,他还经常自己贴钱资助,有时连同学生们也得解囊献出。忙的时候,每天要看一百七八十个号子。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此时病人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病人都是从德清、长兴、安吉等地赶过来,汽车班次少,为了不让病人错过了中午、下午回去的班车,吴老常常饿着肚子,把所有外地的病人在下午1点半前看完,中饭半小时随便吃点,继续看本地病人,直到晚上8点多。年纪大的、腿脚不便的病人,吴老每天晚上都按路线排好名单,去病人家里看诊,每逢雨雪的夜晚,出诊量就越大。

 

一年365天,除了过年,天天都是这样的节奏。正因为吴士彦的全部精力都扑在病人身上,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孩子们没有一个跟着自己父亲学医。好在吴老一生带了学徒、学生上百人,仅在湖州的学术传人就有沈昌明、曹励亚、姚源坤、魏明、陶加平、俞凤英、卢惠荣等。徒弟再传授徒孙,第四代、第五代早已开枝散叶,遍布全国各地了。他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难发芽,我们要把技术专长传给下一代,不必永远占着那个位置,让门徒们好好发展茁壮成长。”1984年10月,在湖州市中医院的支持下,几位学生把医案整理成《吴士彦临床经验集》一书,约计17余万字。

 

吴氏内科,早已走出了家族传承的小圈圈,以一种更深远的形式传承下去。

 

太白之句与君共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