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这座小城实在有着太多让人着迷的地方。荻浦大片颜色绚丽的花海飘逸唯美,每年都吸引着不少执着于浪漫节奏的人们到来。有人说,“如果得自然山水是桐庐的‘形’,那么中医药文化就是桐庐的‘神’,两者兼具,才是神形合一。”这话没错。
在吊桥上看老城区及富春江边景色
桐庐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缘于中药鼻祖桐君老人故乡于此。我们两次下桐庐,去年十一月末参加“第二届华夏中医药养生旅游节”,主办了第四届“之江中医药论坛”和“桐君堂杯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观摩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华夏药祖桐君朝圣典礼;今年一月中旬,再次深入桐庐民间,关注民间郎中的生存状态,探秘百岁老人的养生智慧……
听一位长辈讲,以前去一趟桐庐得下很大的决心。交通基本靠走,好一点的有牛车、驴车、自行车,少说也得七八个小时。如今杭新景高速、320国道、05、16、20省道贯穿桐庐全境,桐庐距杭州仅1~2个个小时车程。道路的畅通,更多打开了人们行旅桐庐的心门。
寻觅桐君老人踪迹,
延续传统中医药文化
在江北的老城区,几条背街小巷,衬着几处宅院,依稀可见老城过去的模样。11月底的桐庐,已入初冬,却秀美不减。那次“第四届之江中医药论坛”之际,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及与会代表相聚桐庐。到了这,不能不去药祖桐君老人旧时采药的圣地--桐君山。桐君山坐落在富春江边,景色宜人,尤其走在吊桥上,一眼望去视野非常开阔。在市区可以轻松步行前往桐君山,这么近就能欣赏到如此景色,也是挺幸福的。
桐君山朝圣典礼
登上桐君山,有桐君祠、桐君塔、桐君亭、江天极目阁、四望亭等一片古朴的建筑。据史料记载,桐庐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设县,有着1780多年历史。相传中药鼻祖桐君老人生在黄帝时代,他指桐树为姓,一生行医行善,为济世救民结庐桐树下,后来的“桐庐”县名就是由此得来的。桐君老人采药、隐居的这座山就被称为“桐君山”了。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被贬睦州,陶醉于桐庐的山水,钟情留恋而一气呵成《萧洒桐庐郡十绝》,所以桐庐又誉称“潇洒桐庐”。
朝圣乐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桐君山高仅60米左右,却充满灵气。我们正巧赶上北京来的央视记者团队在拍摄《华夏药祖桐君朝圣典礼》记录片。古代村长带着村里财主等代表人物祭拜药祖桐君的场面在此重现,当古老的钟声敲响,锣鼓、唢呐、二胡齐鸣,虔诚的村民们焚起敬畏的香火,弥漫在原本幽静的山谷中。有几个妇人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地祈求着什么。或许在他们心里,药祖桐君,就像神明一样能保佑他们健康平安。
过了富春江,南岸则是另一番景象。一眼望去现代气息很足,高楼大厦林立。“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坐落在这里。一下车,就能看到一樽高大的桐君老人像矗立在博物馆门口,馆内珍贵药材、老器物、中医药文化历史介绍等一应俱全。博物馆由杭州桐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筹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桑滨生,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参观后都对博物馆赞赏有加,“一个民营企业做这样的事,很有公德心”。的确,“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君中药文化】的传承者,桐君堂,一直坚定地守望着传统文化。
寻觅民间郎中,
关注村医生存状态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传统中医药文化隐藏在民间郎中身上,隐藏在那些逢本家男丁才能相传的秘方中。
年初,我们学会一班人再到桐庐。在江南街道凤鸣村,有一对从富阳来的夫妻抱着1岁多的患儿,很着急的样子,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找汪迪生看病。小儿得了口疮,发热不退,汪医生给他开了银霜散涂口腔,灯芯草2克煎水喝。这时,夫妻俩原本皱着的眉头才散开了。我们很好奇,他们为什么抱着孩子大老远从富阳赶过来看病呢?孩子发热,口腔溃烂,就这么治疗家长放心吗?
汪迪生给小儿看口疮病
问过才知道,这夫妻俩本来都是凤鸣村的人,结婚以后到富阳生活,他们打小生病了都来找汪医生看,多年来对他非常信任。他们的小孩三个月时生过一次病,也是汪医生给看好的。至于为什么不在富阳当地看病,他们说:“医院看病程序太麻烦。即使看上病了,医生也只是让挂盐水。到这里方便多了,随时来随时看,不耽误事,效果也很好。大医院挂三天盐水得四五百元钱,这次七八十块钱够了。”从中医儿科专家处得知,小儿口疮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为口腔溃烂,还伴有发热,西药没有直接针对性的药可用,而中草药的疗效就好多了。
汪迪生治疗小儿口疮疾病是拿手绝活,老先生今年70岁了,在当地很有名气。他家祖上是医生,留下很多秘方,他爷爷汪立标是第四代传人,他是第六代传人,他又传给儿子汪学增,现在也只剩下“银霜散”这个方子了。汪迪生的父亲去世早,他农中毕业后就边务农边跟爷爷学习祖传技术,也自学一些医学知识。上世纪50年代,在当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政府提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1977年,汪迪生被生产大队分配做了赤脚医生。后来,他又第一批考取了乡村医师。虽然人民公社时代的工分保障没有了,但他掌握的医疗技术没有因此作废--村里的老乡还是要请他看病。几十年来依旧如此。
随后,我们来到了桐君街道濮家庄村一组,寻访了另一家祖传治疗烫伤的民间郎中。他们的烫伤方子也传了七代,据说最早源于一个讨饭乞丐,为了感谢,将秘方给了濮家。到现在,十里八村有烫伤的村民都会过来看,甚至还有从江西等外地来的患者。第六代传承人濮敬秋,今年72岁了,还有他的儿子--第七代传人濮华平,一边做电工一边看烫伤,老百姓很信任他们,据说每年被他们治愈的患者有300多例。
濮敬秋和濮华平父子
早在2000年,当时20岁的濮华平就把祖传火烫药申报了专利,现在还印刷了使用说明书,给祖传秘方增添了现代气息。从外观上看不出药膏的奥秘,小伙子悄悄地告诉我们,这是用猪油加上中草药慢火熬制成的。他自豪地说:“祖传火烫药对于烫伤止痛效果好,使用方便、痊愈快、不留疤痕、皮肤毛发仍能生长”。一同前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介绍道,他们曾治愈过桐庐中医院的一位医生,还有一位商业局的驾驶员。
濮氏祖传火烫药
当我们问起这膏药叫什么名字,濮华平答不上来,一直也没什么名字,我们当即给他们取了“桐庐濮氏祖传火烫药”为名,父子俩纷纷点头认可。我们还建议濮华平积极创造条件,把诊所名正言顺地开起来,将祖方流传下去。
寻访过两个民间郎中,对我们触动很大。现代城乡建设发展很快,县里、镇上都布有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和服务也相对健全,老百姓条件都好了,为什么还乐意找民间郎中看病呢?
他们信任民间郎中有一定的道理。民间郎中的存在,补充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盲点,大医院不屑看,或者看不了的疑难杂症,到他们这来可以看;其次,随到随看,方便、快速、有效;第三,价格便宜,主要支出仅是药钱,这也是他们很大的一个优势。事实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六十年代产生的赤脚医生,再到八十年代转化为乡村医生,人民公社的合作医疗制度从诞生到解体,农村医疗制度逐步向多种形式办医的方向发展。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带走农民对可及的医疗服务的需求,那些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乡村医生也好,没有执照的“民间郎中”也罢,都是普通老百姓最后的一块阵地,他们就像是中国农村农民的健康卫士。社会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落实到小村落里,或许非有这些人不可。
拜访百岁老人,
探秘现代养生智慧
寻过民间郎中,我们又拜访了两位百岁老人。在中国传统古村落江南镇深澳村,我们见到了105岁的老奶奶申屠香娣,她正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很温暖惬意。她的家是一座三层高的小楼,院子宽阔,门前一颗柚子树结满了丰硕的果实,院内几只肥公鸡咯咯地叫着,土狗也闲散地踱步,一排整齐的柴垛屯在窗台底下,老人一直生活在这里。听到我们来了,她连忙激动地起身拱手欢迎。
为申屠奶奶把脉
申屠奶奶经历了百年沧桑,在她的家族兄弟姐妹中,她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寿数最长的一个。因为患有白内障,她视力下降,听力也不如以前,牙齿基本完好,平时需要家人照顾。申屠奶奶还读过小学,且年轻时候在当地的供销社供职,到现在还享有退休金呢。她生过9个孩子,存活了2男2女,丈夫早年因患肺结核去世。我们问了问她的饮食、二便,察看了舌苔,为她诊脉,诊断她是阴虚体质,建议家人给她滋阴,吃些龟鳖丸、铁皮枫斗等滋补。
申屠奶奶家的小院
我们很好奇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的孙女笑着说:“好像也没什么,奶奶的饮食多是些易消化的粗茶淡饭,近10多年来有每天喝一瓶牛奶的习惯。奶奶最大的特点是心态好、脾气好、很包容、很善良,喜欢家人陪着她聊天。信基督教50多年了,原来行动自如时还经常做礼拜。”看得出来,申屠奶奶的居住环境良好,家里干净,生活条件不错,子孙孝顺,家庭和睦。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分水镇天莫村看望了丁桂香奶奶。丁奶奶101岁,一直生长居住在这里,这几天正巧感冒了,我们见到她时,她还有些气喘,行动不像平时那么利索,她也就随便吃点药,要是在医院里肯定又大动干戈了。不过见到我们还是非常开心,招呼她的儿子儿媳为我们泡茶。相比之下,她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差了很多,老人和儿子同住在一个老旧房子里,她睡的床和灶台同在一间,看起来比较清贫。
丁奶奶生活的土地
老人一辈子吃了很多苦,5岁就当作童养媳被嫁到了婆家,一共生过12个孩子,活下来4儿4女,现都健在,最大的女儿今年84岁。丁奶奶的丈夫去世30多年了,在她的弟兄姐妹中,也只有她最长寿。她生活能够自理,小件衣服自己可以洗,做饭由四个儿子每周轮流照顾。她喜欢外出,经常走两三里路到分水镇上玩耍,也不需要人陪伴。她喜欢吃肉,在房间里还挂了块猪肉。她也经常到卫生院配一点钙片、维生素吃。
丁奶奶和家人
丁奶奶视力很好,仍然可以做针线活,耳朵有点背,需要大声说话才听得见。她的儿子告诉我们,丁奶奶最大的特点是吃过很多苦,以前经常到山上挖野菜吃,到这两年条件才好一些。丁奶奶信仰佛教。她也很讲究礼节,我们临走的时候,车子马上要开了,只见她慢慢地从巷子里走出来,向我们挥手告别。看着她的身影,我们心中顿时生出了许多感动。
健康长寿是人类生命科学界永恒的主题。探访白岁老人,很期待能得出一些养生的秘诀。但事实上,由于各地的环境、风俗、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地域或个人的养生之道也不尽相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在连续几次的百岁老人调查中发现:长寿老人普遍具有心态平和、饮食节制、终身劳作、家庭和谐、居住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共同特征,这是值得所有老年人借鉴的“长寿密码”。同时,居住地环境、水质和气候、遗传因素等也跟长寿相关联,桐庐被誉为“长寿之乡”“养生福地”,仰赖的正是这片青山秀水。此外,我们还发现,除以上因素多有体现之外,申屠奶奶和丁奶奶的共同特征还有:结婚早,子女数量多,生殖能力旺盛;并且他们都有宗教信仰,常与人为善。或许这些也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保持健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