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八婺风华,丹溪传奇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19-05-22 13:11 出处:《学会中医》第三期 作者:杨青、王晓鸣编辑:@Jammly
医宗朱丹溪(1281~1358),字严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中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塑像

医宗朱丹溪(1281~1358),字严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中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家”。

 

朱丹溪塑像

朱丹溪塑像

 

八婺大道,婺医争华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的一句词,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

 

金华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而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因而被称为八婺。八婺中纵横交错的水路,既带来了商旅的繁盛,也构建了素有“小邹鲁”之称的文化礼仪之邦。

 

金华的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宋元时期金华学派与金华文派名播四海。文化兴盛必然名人辈出。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层出不穷: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清代戏曲家李渔,近现代还有国画大师黄宾虹。

 

而对于行走于中医文化追本溯源之路上的中医学者来说,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古婺州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我们一路行过兰溪、义乌、武义、永康,见识着现代中医在浙中这片土地上遍地开花。而兰溪诸葛八卦村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义乌源远流长的朱丹溪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浙中的中医特色。

 

神农氏雕像

神农氏雕像

 

国际丹溪中医药论坛首次会议在丹溪文化园内立的碑

国际丹溪中医药论坛首次会议在丹溪文化园内立的碑

 

据金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傅晓骏介绍:崇文重教的婺州形成内涵丰富的八婺文化,婺医就是婺学其中重要的一支。传说黄帝在这里炼丹鼎,雨师在这里升仙。宋代的郭时义精岐黄,东阳人汤民望精小儿方脉,著有《婴孩妙诀论》。当时的浦江设医学,专门掌管药物。南宋时武义有名医汤唆。义乌最早则以朱杓最早出名,著有《本草千金方》和《卫生普济方》;到了元代,一代医宗朱丹溪在义乌出世,他畅言“王道医学”,提出“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形成了著名的中医学派——丹溪学派。到明以后,浦江人赵良本、赵良仁兄弟从学丹溪,博通经典;清代武义人潘震江善于治疗中风,还开办了王储春国药店。尽近现代的张山雷在兰溪创立兰溪公立中医专门学校,义务人陈无咎在当时“废止旧医”的情况下联合金华、义乌、浦江等中医人士相继成立“中医公会”,极力维护中医事业。

 

滋阴养心,丹溪传奇

 

走进义乌的赤岸镇,必要去一次丹溪文化园,这是婺医现存最大的佐证与纪念。走进丹溪文化园,昔年国家卫生部陈敏章部长题写的“一代宗医”四字突显出朱丹溪在中华中医领域的巨大成就与贡献。这座亭台掩映的江南风格的园林,用园林造景的独特手法向我们展现着中医文化的浓郁氛围,朱丹溪的陵墓便在其中。

 

幽静的丹溪文化园,是如今中医追本溯源的好去处

幽静的丹溪文化园,是如今中医追本溯源的好去处

 

认识了解朱丹溪大都以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一名句开始,这也是他所创“滋阴学派”的奠基之句。朱丹溪的养身养性学说亦然与此论点不谋而合。他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用天地日月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阴阳的变化。

 

在以滋阴大师为牌匾的纪念馆外,悬挂着代表延年的仙鹤

在以滋阴大师为牌匾的纪念馆外,悬挂着代表延年的仙鹤

 

了解朱丹溪的养生理念,要从他的个人成长历程开始说起。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胃病。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不见疗效。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于是他立志学医。

 

这时,丹溪已经36岁,他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丹溪在学习期间,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泰定二年,朱丹溪45岁,渡钱塘江,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有人告知,杭州罗知悌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就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匆忙赶到杭州求教。罗知悌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学,为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曾以医侍宋理宗。罗知悌对朱丹溪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实践的教诲。使朱丹溪的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朱丹溪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一个重要的论点,即“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为创立后来的丹溪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从理学出发,领悟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性,为中医的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他认为,很多病都由内心所生,《黄帝内经》称人活着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果养心不够,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自身:“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朱丹溪的弟子们还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氮、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朱丹溪在中医史上的影响深远,门徒众多。站在如今的养生方法上看朱丹溪的养生学说,是否发现了我们一脉相承的丹溪学派早已形成根深蒂固的养生概念。或许朱丹溪的“滋阴”主张,傅大士的“养心”论,早已形成了独特的“浙中养生学派”。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