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永嘉医派:业精于医,性耽于学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19-05-23 09:45 出处:《学会中医》第四期 作者:王晓鸣、钱烨编辑:@Jammly
自唐宋以来,由于全国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江浙地区就已出现人稠地狭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永嘉学派,其根本是“经世致用”,不做空洞的玄学讨论,敢于从实际出发,不受空谈理论的束缚。永嘉学派的思想自成

自唐宋以来,由于全国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江浙地区就已出现人稠地狭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永嘉学派,其根本是“经世致用”,不做空洞的玄学讨论,敢于从实际出发,不受空谈理论的束缚。永嘉学派的思想自成一体、颇具特色,在封建社会里具有很强的叛逆成份,然而却有着很强的务实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事功观为核心的永嘉学派推动了永嘉医派的发展和鼎盛,它们和以创新、“敢为天下先”为核心的温州人精神有着紧密的关系。

 

永嘉医派及古代名医

永嘉医派及古代名医

 

南宋淳熙至淳祐(1174~1244)年间,温州地区形成了以陈无择为首,以陈氏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等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以《易简方》为学术中心的地方医学流派——“永嘉医派”,与河间、易水学派,一南一北,兴旺一时,共同开创了宋金元时期医学学派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因而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陈无择是永嘉医派的开创者,奠定了医派的学术基础。与陈氏亦师亦友的卢祖常也是医派的重要成员,曾评价陈曰“先生轻财重人,笃志师古。穷理尽性,立论著方,其持脉也……”充分显示了陈无择是一位精研岐黄的大方家。陈氏之后的医学界,也非常重视永嘉医派,并评述陈氏的《三因方》“每类有论有方,……非他家俚鄙冗杂之比”,可谓技压群芳。

 

以因辨病,因脉识病,辨证施治

 

在永嘉医派的诸位医家中,有两位十分重视察脉辨证,一是陈无择,另是施发。陈氏强调学医必识“脉、病、证、治以及所因”,因脉以识病,因病以辨证,随证以施治。

 

陈无择的《三因方》成书于淳熙甲年(1174年),继承了《金匮要略》的三因说,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扬,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而辨识病因的主要依据是脉象。由此,他建立起以病因、脉象为纲领的方剂学分类体系,将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大类,每类有论有方,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

 

此外陈氏认为,察脉必以人迎气口分内外所因是“学诊之要道”。又认为二十四脉可以约为浮、沉、迟、数,总括纲纪。陈氏这种辨证重脉的思想,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并影响了永嘉医派其他的医家,受此影响最著者当首推施发。

 

施发著有《察病指南》、《本草辨异》和《续易简方论》。其中,《察病指南》是一部脉学专书,取多种脉学书籍“参考互观,求其言之明白易晓,余尝用之而验者,分门纂类,衷一集。”值得一提的是,施发书中并作“诸脉图影”,开始把脉的波状描绘于纸上,这是世界上最早描绘的脉搏形象图。

 

历代医学经典藏书

 

历代医学经典藏书

历代医学经典藏书

 

削繁就简,由博返约

 

在永嘉医派产生之前,已出现了大批方剂学专著,这些大部头方书方多药众,反而使临床医家无所适从。因此,对众多的方药进行筛选甄别,确认疗效,由博返约,则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陈无择的《三因方》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主张从脉象、病源、病候入手,使方药简约而有章可循,这也成为后来永嘉医派学术研究和争鸣的中心议题。

 

从陈无择开始,永嘉医派诸位医者正是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进行尝试创新,以“易简”为名。“易简”出于《易经》所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他录方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常用的效验治方;二是“外候兼用”。受陈无择的影响,王硕著《易简方》,全书仅一卷,内容确实既简且易。除选自宋代《局方》的十种成药外,整卷书中的另外二十方皆取自陈无择的《三因说》。自此可见师徒授受的迹象外,也可体会到陈无择对后人,以及温州医学的影响之深。

 

然而,由于王硕的《易简方》的选方原则追求“病有相类而证或不同,亦可均以治疗”,即同一方汤剂可治数证。但王氏一味求易求简,“削繁”而不“知要”,缺乏执简驭繁的思想和手段。因此,他的《易简方》虽然影响极大,但终究没有“通于久远”。

 

永嘉医派的另一医者施发,精通脉法,注重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因此对王硕的著作颇有微词,批评王硕不问脉象,不讲究辨证的弊端;而同时又补充治法、方剂,完善了整个辨证论治的认识。这种客观冷静的学术争鸣完善了《易简方》的内涵,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清晚期青花瓷药罐

清晚期青花瓷药罐

 

各类中药戥子

各类中药戥子

 

收徒授业,永嘉医派之先河

 

据悉,陈无择当时在温州广泛的医事活动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他赢得了甚高的声望。陈氏之所以成为永嘉医派的创始人,在于他临证施治、行医济世的同时,还著书立说,收徒授业。可以说,永嘉医派诸多医家大都出自陈氏门下,或私塾其学。

 

卢祖常与陈无择长期切磋医学,他不无感慨地说:“乡之从先生游者七十余子,类不升堂入室,惟抄先生所著《三因》一论,便谓学足,无病不治而去。”由此可想象陈无择开展医学教育之盛况。

 

当时的永嘉医派已代表了医学的最高水平。而后,明朝永嘉项昕《脾胃后论》及《医原》、乐清翁应祥《内经直指》、平阳杜德基《医药启蒙》等,皆对后世颇有影响。晚清以来,永嘉徐定超曾任京师医学堂总教习,编有《伤寒论讲义》、《灵枢素问讲义》;平阳徐润之创办温州医学堂,著有《松龄医铎》、《松龄丛书》。近代有王咏谷、胡鑫、池仲霖、金慎之、白仲英、南宗景、潘澄濂等名医一脉相承。

 

历经近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如今的温州中医药历久弥新,若于浩瀚的中医药历史长河中只取永嘉医派一瓢,细细品味,亦回甘无穷。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