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别来风景皆依旧——访侣山堂旧址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19-06-05 09:52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三期 作者:丁丹编辑:@Jammly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或几座城。那些城也许是羁旅游子的乡愁,温暖质朴,有亲朋好友和无忧无虑的时光;也许只是旅途中无意间闯入的一座小城,惊鸿一瞥的一面之缘,就够回味一生;也许都不是,但总有这么几座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或几座城。那些城也许是羁旅游子的乡愁,温暖质朴,有亲朋好友和无忧无虑的时光;也许只是旅途中无意间闯入的一座小城,惊鸿一瞥的一面之缘,就够回味一生;也许都不是,但总有这么几座城,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总是被无限回想。

 

杭州吴山

 

《近在远方》里说:这世界无所谓远方,所有你的远方,都是他人的故乡。多年前,杭州于我只是书本上的远方,但多年后,这里于我更像是第二故乡。与许多人不同,我对杭州最初的印象不是西湖,而是吴山。

 

吴山城隍庙

吴山城隍庙

 

吴山,杭州人俗称“城隍山”。由紫阳山、城隍山、伍公山、云居山、粮道山、瑞石山等十多个小山头组成。其山势绵亘起伏,左依钱塘江,右瞰西湖。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不仅自然风景秀美,有林木葱郁,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地貌曲折起伏,千百年来,更是随着杭城的兴盛衰亡增添了诸多的人文气息。

 

苏轼在《卜算子》一词中也赞叹:“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其实来吴山,可忆的何止风景,更有人文。

 

侣山讲堂何处在

遥指吴山旧址处

 

不是第一次来吴山,却总有恍若隔世之感。

 

寒露已过,一场冷空气来袭,秋雨便一场接一场的下了起来。前些天30度出头的温度立马来了个悬崖式大跌。

 

9月22日一早,我们一行人便驱车前往浙江紫晶大酒店三楼紫晶厅,参加“浙派中医宣传巡讲活动暨钱塘医派学术大会”。

 

天气并不好,仿佛还有下雨的前兆。但与会的专家们却早早就来了。

 

开场就是“侣山堂讲学启悟”。现场气氛严肃而不沉闷,聆听着浙江中医药大学徐光星教授细数侣山堂的历史贡献,不由得浮想联翩。

 

这个创立于明清时代的医学讲堂,不仅将“钱塘医派”的优秀文化予以传承,且开创了医学聚众研习、代代相传的模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演讲的最后,徐教授提到了侣山堂的旧址就在吴山。于是我们决定在会议结束后,去吴山寻访旧迹,缅怀医学先辈的风姿。

 

我曾自诩对吴山了如指掌,这一次寻访侣山堂才得知,你不了解的东西永远在路上。因不知旧址在何处,地图上也无任何标注,一路询问,竟也无人知晓。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旧址,竟落至如此无人知晓的境地,不由让人唏嘘。

 

询问不到任何结果,无奈之下,只好自食其力,开启GPS导航,一行人沿着杭州博物馆旁的盘山路向上走去。行至半山的停车场,发觉走错了路,原路返回徘徊了一会,才沿着旁边一条人迹罕至的山间小路往前走去。

 

可能是下着雨,山间空气新鲜而清冽,时不时有豆大的雨滴掉落在伞面上,安静中又有几分热闹。路旁的小草悄悄伸出头来,还能见到晶莹的露珠挂在上面,探头探脑地撩拨着行人的裤脚。遮天蔽日的大树遮住了光线,颇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意味。行走间颇有几分“曲径通幽”的清净之美。

 

蜿蜒前行了一段山路,停在岔路口,同事盯着GPS导航看了许久,忽然指着下面一座亭子兴奋地朝我们嚷:“到了,那就是。”一行人瞬间欢呼起来,仿若沙漠里行走了半天的人看到了水源一般开心,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疏朗大气 华贵清雅侣山堂

 

往前走了几步,便看到葱郁树木下遮掩着的“侣山堂”亭子。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路,小心翼翼的探出脚步,踩在有积水的台阶上,慢慢走了下去,路旁的葱兰依旧郁郁青青,清静自在地长在路旁。

 

侣山堂旧址纪念碑

侣山堂旧址纪念碑

 

站在“侣山堂”旧址正前方的路中间,看着眼前的侣山堂,眼前顿时一亮。

 

侣山堂,取自苏东坡《前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之句,寓“侣伴以傍山”之意,是清代医家张志聪在吴山脚下建立起的讲经辩学、著书立说的场所。此次寻访旧迹,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医学讲堂旧址。

 

想象中的侣山堂亭碑应是破败的石亭,风烛残年依旧傲然挺立。但眼前的亭子却让人惊诧。一座长方形的木亭,三间开阔,一眼看去,洗尽江南温婉之气,疏朗、大气、庄严。朱红色的栏杆映衬着黛灰色的瓦,庄重中带着淡雅,正中间竖着一块碑,正面刻着“侣山堂旧址”五个大字及落款,背面刻着碑记。亭外的树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原来,历史上的侣山堂在乾隆年间钱塘战乱中,不幸毁于兵乱,且后再无重建。眼前的侣山堂碑亭,是2008年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倡议,杭州市文物管理局、上城区政府和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共同重建的。

 

站在这儿,不由遥想当年张志聪在此间寄情山水,潜心岐黄之术的情景,那时该有高朋满座,名医鱼贯,谈笑间便培育了人才;亦或深夜,星灯如豆,医者勤奋研习医学著作,是何等愉快的事。

 

张志聪主持侣山堂讲学,一讲就是三十余年,其同门及弟子承其衣钵,宏其精义,引得从学者甚众。侣山堂能名动一时,得益于良师讲授、聚众研习、遵经崇古、力学笃行的讲学理念、方式和宗旨。有了这样优良的传统和讲学系统,侣山堂独领风骚数百年想来也在情理当中,张志聪老前辈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自豪吧。

 

而今许多杭州人也许已经不知道吴山深处,还藏有这样一座医家讲堂旧址,但“钱塘医派”的名气,却不会因为这旧址的沉默,而被人们遗忘在在历史的长河里。

 

下来的时候,抄了近路回到山脚下,才意识到去程绕了远路。但我们却并不因此沮丧,斜风细雨无需匆忙归。所遇皆缘,何必强求。就像人生的路,如侣山堂这般轰轰烈烈是好的,默默无闻也没有错;风景不单单是横平竖直直奔而去的目的地,也可以是路边的花花草草。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也许这才是这一趟探访“侣山堂”旧址的真正有趣之处!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