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三山两湖,国药首镇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19-06-05 14:55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五期 作者:王晓鸣、宋春晓编辑:@Jammly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余秋雨《江南小镇》

 

鸣鹤古镇

鸣鹤古镇

 

这是学者余秋雨眼中的江南小镇。淡泊而安定,闲适且疏远,在我看来,形容鸣鹤古镇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鸣鹤的迷人,却不仅在小桥流水的婉约与淡然,还在于它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悠久历史、古镇上精美的徽派建筑、一条条狭窄悠长的老巷弄间,令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走进古镇之前,我们观看了《穿越历史的药方》微电影:伴随悠扬的江南小调,影片的主角小宝帮爷爷去抓药,在路上,一阵风吹来,小宝冷不丁打了个喷嚏,把爷爷开的药方吹上了天,也带着小宝穿越到了千年以前。

 

我们且跟随着小宝,一起穿越到历史中的鸣鹤古镇走一遭吧。

 

鹤埠风景赛姑苏

 

在我看来,“大隐隐于市”是如今江南小镇的普遍状态,于熙熙攘攘的闹市中,取僻静之处,门前小桥流水,屋外草木峥嵘,躲进平民百姓的生活里,寻求淡泊的生活。鸣鹤古镇却不同,它有巍峨也清秀的高山,有静谧却开阔的湖泊,有古老而疏离的古刹……同一般的江南小镇比,鸣鹤更有气魄也隐逸得更彻底。

 

五磊山

五磊山

 

站在古镇入口的高处眺望,一边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一边却是静谧温和的湖泊,更远的地方,是群山与天相接。如此看来,这里似乎更像是与世隔绝的“桃源”。也无怪乎人们都说,鹤埠风景赛姑苏。鸣鹤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背靠三山,坐拥两湖。

 

鸣鹤的东南侧是五磊峰。据说,五磊峰环境优美,古木参天,奇峰怪石,飞瀑流泉,有“小桃源”之称,同时也是江南佛教的发源地。山上有“浙东第一古刹”五磊寺,初建于三国时期,是浙东地区最早的寺院。古镇南侧是剡岭峰。“万和松涛万竹烟,摩崖直欲挹青天。”这是明代袁宏道来到此处留下的诗句。想来必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只是不知是否有清清山泉,可石下共品茗。剡岭峰自古以来便是浙东有名的避暑圣地。唐末之际,名士袁充避世于此,号清隐居士;元代也有人在此修行。民国初年,上海最大的道观清虚观道士姚瑞清来此小住,不想被这里的景色迷住,在此造东南第一观——全真道阳觉殿观。能让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高士沉醉其中,不知归去,可见一斑。“三山”的第三座山便是古镇西侧的仙居峰。旧志记载:“仙居山,相传神仙所居,其上有云雾,天即下雨,人以为占,也名灵雨山……山半有磐萝石,平如手掌,可坐数十人。石旁右庵,产长生草。”仙居峰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山上有长生草。

 

白洋湖

白洋湖

 

坐拥两湖,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大圣湖——东侧的杜若湖和西侧的白洋湖。“山中人兮芳杜若,”杜若湖之名,由此得之。史书记载,东汉初年已有此湖。杜若湖畔曾孕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魏晋易学,开创者是三国时期的虞翻。在杜若湖滨,曾有虞翻故居,亦称虞都尉讲舍。而古镇入口处的湖泊,则是白洋湖。白洋湖风景优美,旧时有白洋十景,“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瞑”这样的诗篇来形容白洋湖,再适合不过了。

 

物华天宝,千年历史

 

鸣鹤的“古”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扭扭捏捏故作姿态,它将自己陈旧得有些破落的模样展现在世人眼前。因为它是有底气的,悠远的古镇历史,精美的徽派建筑,浓厚的国药文化,让人一遍遍徘徊在窄窄的老巷弄里,为之沉迷,暗自赞叹。

 

从东汉至隋唐几百年中,有一个家族在鸣鹤闪耀了七百年,这便是赫赫有名的虞氏家族。虞氏家族先后有20余人被载入《三国志》、《旧唐书》等国史正传,加上其他历史典籍,有70余位留名史册。其中不乏人尽皆知的大家,如三国著名易学家虞翻,晋代著名天文学家虞喜、虞耸,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的虞世南等等。而鸣鹤这个颇具仙气的名字,便来自唐元和年间,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纪念好友虞世南族孙虞九皋的一篇诔文:“前进士虞九皋,字鸣鹤,终于长安亲仁里……”此时鸣鹤集镇正好形成,于是乡人便以虞九皋之字“鸣鹤”命名。

 

杜若湖晨曲

杜若湖晨曲

 

繁华的,却不只是建筑。200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湖滨的石马弄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青瓷标本,有一件秘色瓷盘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盘相同。调查发现,北宋时白洋湖窑址已成为越窑的中心。在中唐至北宋时期,鸣鹤古镇作为越窑青瓷的生产和交易中心,得益于港口优势,成为全国越窑青瓷最大的交易市场,历经了三百余年的繁华。

 

当地人都喜欢称鸣鹤为“鸣鹤场”,原来从唐代开始,鸣鹤开始制盐,到北宋咸平年间,朝廷在鸣鹤设买纳场,俗称鸣鹤场。鸣鹤盐场在宋元及明初之际达到顶峰,产盐量位于全省首位,占全省总产盐量三成。

 

庭院深深,药香鸣鹤

 

沉浸在鸣鹤悠久的历史中,我们走进古镇,一窥究竟。

 

鸣鹤古镇戏台

鸣鹤古镇戏台

 

廿四间走马楼大约是鸣鹤古镇最有特色的建筑。它是温州叶同仁药铺创始人叶心培后人叶青玉于乾隆年间所建,又称致敬堂,名副其实的豪宅。7间2进加厢房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共24间之多。听说走马楼内上下左右都有楼道,枋柱、雀替上刻有花卉、鸳鸯、花篮,门窗、扶手都采用花格,墙上有砖制作花窗、龙凤、蝙蝠等图案。可惜因为房屋在维护修缮中,我们不得而入。

 

鸣鹤古镇

 

在巷弄里兜兜转转,忽然“柳暗花明”,眼前是小桥流水,对面一排老房子,弯弯扭扭地手写着“青麻糍”等字,许是在贩卖着特色糕点,有些却是迟迟没有开张,让我不禁感慨:小镇的日子,真是慢啊。老街繁华不再,却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风韵:两岸鸡犬相闻,河中谁家船只慢慢漂流,船上姑娘倚在船上打捞浮萍,两岸炊烟袅袅,时不时传来阵阵吆喝声,孩子们拿着糖人在石板路上奔跑嬉戏……小镇两岸人家的往来,便是靠这座古朴的小桥——普安桥。桥梁建造于清代,没有繁复的雕刻,我的思绪却开始漫游。

 

普安桥

普安桥

 

桥头是一间古老的建筑,雪白的墙壁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下染上了青苔,变得有些斑驳,翘起的门楣却依旧端庄大气,门头上赫然写着“小五房”三个大字。跨过高高的门槛,袅袅的琴声传来,一位身着中式衣裳的女子挽着头发,轻轻拨弄着琴弦。穿过庭院,廊腰缦回,有半掩着的古井,颇具禅意的大水缸。小五房是国药巨商叶天霖所建,当年叶氏家族共建有六幢大宅,小五房便是其中之一,如今是古文化学堂,一到周末,朗朗书声回荡在古镇的巷弄间。

 

我们发觉,古镇中的古宅大多和那些如雷贯耳的中药老字号有些关系。原来明代中期,鸣鹤就因为是浙八味之一麦冬、浙贝母以及浙红花的主要生产基地而成为国内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嘉靖末年,明政府开放海禁,宁波成为重要港口,并成为药材贸易的集散地。而鸣鹤地少人多,鸣鹤人努力向外拓展,开启了国药业的发祥之路。

 

明清以来,一群在外从事工商事业的商人以吃苦耐劳、诚信大度渐渐为世人所知,人们称他们为“宁波帮”,与广东帮、山西帮、安徽帮并称为中国四大商帮。国药业以慈溪人居多,是宁波帮发家的第一大产业。《慈溪县志》记载:“县人以贩药为大宗,川湖等省亦无不至者。”于是,一部以鸣鹤人为核心的国药史拉开了序幕。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