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正值金华市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医院隆重举办了“院士、国医大师学术论坛暨首届中国医师节活动”。大会邀请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做主题报告。现节选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分享。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金华市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我感到非常兴奋。在金华市中医医院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每到关键时刻,我都到这里学习,所以说,我不一定是参与者,但一定是见证者。
今天,很荣幸受邵院长的邀请来做分享发言,再次见到老同志、老朋友们,让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国运与国医》。
首先,热烈祝贺金华市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我选了一张原野照片作为背景。1986年前后,我和时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诗俊在金华市政府范秘书长和唐亮院长的陪同下,跨过婺江来到今天医院所在地,当时这里没有房子,就是一片原野。我们还存有顾虑,中医院怎么能建在这里呢?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这里,而且给我的印象很深。后来,浙江中医药大学也和金华市中医医院一样,也是跨过江,在一片原野上建立起了新区,蓬勃发展。所以我对原野很有感情,同时也希望我们伟大的中医药事业、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市中医医院都能够在希望的原野上茁壮成长。
第二,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因为“国运与国医”涉及到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明白,中医如何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前进。中国医学不可能永远存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条道路。原来中国医学只叫做国医,随着西方医学的引入,为了区分两种不同起源的医学,才有了中医这么一个称呼。随着国家兴旺复兴,中国医学也一定随之兴旺复兴。到了那时候,不可能说中医复兴了,西医复兴了,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我想中国医学(国医)可能就是一个好的名称。所以,我把今天讲课的题目叫做《国运与国医》。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新时代国运昌盛
大家都知道,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就有新的目标和任务,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报告,充分展现了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历史上最好的中医发展机遇
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可以追溯一下几代领导人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从毛主席开始,他对中医药发展有一系列的指示,最熟悉的就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邓小平同志在主政期间也对中医药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曾提出: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就更多了,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了《向中医药致敬——我们的中医药》短片,里面就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自己也喜欢看中医”,以及他对中医药的深刻认识。2013年,他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参加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并发表讲话,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就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写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上,他再次重复了这句话。习总书记的这句话与毛主席所说的“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宝库”是相应的,一个是走进了中医药大门,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宝藏;一个是想要走进中华文明的大门,就要掌握中医药,也就是说,中医药是传承中华文化最典型代表。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总书记亲自写下了贺信,除了“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愧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句以外,还写到“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打开《我们的中医药》这部短片,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经过解放后多年的建设,中医药事业就像金华市中医医院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变化。在贺信中还提出中医药接下来要怎么做: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贺信很好地回答了我们中医发展的两个问题:中医科不科学?中医该往哪里走?那就是要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应该把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做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所以说,当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机,不仅仅是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关注,高度支持;更是在总书记发展中医药事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的情况下,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医药法》、《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等。我们今天在座领导一定非常清楚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中医药事业的促进和帮助。从总书记的重视到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把中医药发展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确保了中医药今后发展的良好政治基础。
中医也非常争气。这里我引用了一张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现场的照片,这张照片告诉我们两个信号。第一,世界很关注中医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仅此一位。第二,告诉我们,中医药该怎么发展。对于这个奖项,在国内的学术界,包括中医界,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中医药的伟大成就;另一种认为这不是中医药,这是植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这是两种对立的声音。但是,屠呦呦讲,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屠呦呦认为这是中医药的伟大成果。有位中医大家对此表示:“青蒿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都说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但是青蒿素是一个宝,一株小草经过科学的提炼得到青蒿素,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最后获得诺贝尔奖。”这就很好地印证了总书记说的,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希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所以,我们说,习总书记站得高、看得远。
三、中医发展现状
我们都熟悉王琦国医大师,他所创建的中医体质学是当代中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他最近对中医发展现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说:“五年来,中央层面涉及到中医药的文件有80多份,31个省市自治区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文件达到了110多份。中央财政投资399亿元支持中医药系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又出台了《中医药法》,发布了白皮书。现在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而我们的发展并不理想,中医人要给自己辨证论治,要看到自己的痛点,反思自己,我这样说并不是最重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区域萎缩,老中医专家很多学术思想的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又提出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
我认为王琦教授讲的非常有道理,跟以前相比,中医药事业确实发展了,但是跟中医药目前所处的地位,作为“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还远远不够。
在201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王国强部长提出了中医药的“三大作用”,分别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医院是最主要战场,中医只起到协同作用。从理论上讲,中医有优势,有特色,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应该是主导作用,而那些外来文化,现代科技的进步,理应成为我们的营养。正如《礼记》上所说:“知不足,而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经常讲中医药发展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突出能力。医院最需要加强的应该是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救治,而中医的养生文化以及预防思想,无论是在白皮书上,还是在《中医药法》上都讲得非常清楚,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关于这点,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所做的“民间郎中”、百岁老人调研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医院最需要解决的应该是大家所关注的比如慢性疾病的预防救治。据报道数据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超2.7亿,糖尿病及糖尿病“后备军”将近4亿,还有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所以说,中医医院要解决的,就是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症的治疗水平,在这个基础上体现我们的优势与特色。
四、中医复兴之魂源自文化自信
说起中国文化,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道至简的“道”,第二个层次是“仁”,第三个层次是“术”,分为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形而上学的文化是至高无上的,当代绝大部分的科学都能从形而上学中找到发展依据,比如现代所说的循证医学,个体化医疗就能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找到依据。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是第三层次——“术”的发展,无论“术”怎么发展,都离不开最顶层的“道”。
现在经常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文化的丢失、文化的不自信是最危险的。假如有一天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没有了,那中医这把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也就失去了作用,它打开的将会是一所博物馆,而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反过来说,中医复兴的关键,就在于文化自信。
中医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认为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所谓的知识分子们总结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对比,与我们中医直接相关的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中取消汉医的行为,直接促成了大批留日医学生的涌现,在客观上造就了一批废止中医思想的代表人物。比如余云岫,还有著名的国学大师俞樾,以及现代的何祚庥、张功耀等人,由他们所带来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了中医药文化受到冲击,对中医药这个作为中国文化在科学界的典型代表进行了攻击,导致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杂音。我们从来没听过要取消西医或者质疑西医,这是为什么?所以,我们中医人要进行反思,反思中医在解放后所走过的道路,到底有没有经验?有没有教训?我们自身做得怎么样?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一百年,首先是中医经历了痛苦的一百年,什么叫痛苦?原来没有西医,中医“一统天下”,长期担负着繁荣昌盛我中华民族的大任。西医引进以后,我们并没有排斥西医。中国第一所中医院校——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也就是张山雷第一个工作的地方,尽管它只存在了两年,但是它的课程设计已经把当时能够收集到的现代医学知识融入了进去。张山雷到兰溪办学时,他的教学计划里面已经有了生理、解剖、病理、药理等内容。还有瑞安利济医学堂,创建于1885年,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里面也有了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等。在现代医学进来之初,我们的先贤们是以非常高的热情接纳了它们,希望把这些知识融入到中医的知识体系当中。德国的马列主义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根开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没有冲击本土文化,反而变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现代医学为什么就不可以?反而是随着发展,产生了中西医之争,并逐步升级为科学之争。有一部分人就认为中医不科学,应该被淘汰,这些声音的发出让中医人自己对中医的信心越来越弱,才有了我们的百年之痛。如果我们一直以来能够按照张山雷这些老前辈那样,以高度的热情拥抱现代科技,将它的每一份进步与中医相融合,我想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产生出两种医学体系。
第二个百年是中医探索的百年。解放以来,中医走过了很长的探索之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在探索中医之路。最近,国家采取的强强联手的方法,非常符合当前中医发展方向,就是把中医与西医两者最好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解决当前的疑难病、危重症。比如风湿免疫病,范永升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结对,共同研究疾病的治疗。《中国中医药报》前段时间发表的《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一文表示,要中西医协同创造中国最完美的医学,拿出综合方案来解决健康中国的问题,为世界做出一个榜样。
第三个百年就是百年之梦。到2021年决胜小康的时候,我们的医学也许还处于中西医并重的阶段。但是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我认为,医学应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这样才能站在潮头,引领世界。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可以很好地借鉴为中医的前进方向。我们都知道,这艘航母是由前苏联留下的废弃航母瓦良格号改造而来,当它以“辽宁舰”的身份重新驶向大洋时,这艘航空母舰理所当然是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这放在中医发展中同样适用,就如《中医药法》等多个文件中所表示的,要继承好传统,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一定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中医药人的目标就是中医药现代化。那么,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是什么?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经常说的几个词语就能够很好地概括,那就是:不忘初心,实现使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让我们中医重新成为中国医学中的主流医学!以上,是我对中医现代化的理解。
最后,希望我们中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要保持传统与优势,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干出一番新的事业。也祝愿金华市中医医院越来越辉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