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老街是老底子台州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此处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荣,是当时台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小中心,积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
如今的海门老街依旧保持着旧日的繁华,街道两边保留着过去的老房子,贩卖各色古旧玩意的店家依旧兴旺。
德禄堂国医馆
沿老街一直向北走,至老街北口附近拐入一条小巷,向前数米,突然闯入一个大院子,便是“德禄堂国医馆”。粉墙黛瓦、雕梁刻柱,错落有致。走进馆内,但见庭院深深,别有洞天,宁静祥和,隔绝了闹市的喧嚣。目光所到之处,到处陈列着与中医药有关的老照片、老物件,还有从元朝到民国的历代台州名医介绍。
“德泽四方杏林赤城咸集,禄承三世悬壶詹祖真传。”短短二十字,点出了德禄堂国医馆和詹氏中医世家传承的真谛。
德禄堂创始人詹朝升,自幼聪慧过人,胸怀大志却逢清廷腐败,民间疫厉流行……于是他弃儒从医,专心研读《难》《素》《本草》《脉经》等经典,博览医书,以中医外科为业,问诊疗疾,解民困厄,深得乡邻的赞誉。
德禄堂收藏的文物
第二代传人詹学斌(现任德禄堂国医馆馆长),曾任温岭市中医院院长,行医五十余年,浙江省名中医。2011年,74岁高龄创业,重新开办德禄堂国医馆。
第三代传人詹强,年纪轻轻成就斐然,原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现任杭州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名中医。詹学斌、詹强父子也是省内两对双双获得“浙江省名中医”荣誉的父子中的一对,传为佳话。
第四代传人詹敏男、詹天昊,前者就读浙江中医药大学,后者在大学学习的同时也进行中医的师承学习。
秀才郎中
詹朝升,字骞鹄,生于清光绪丙戌年,卒于民国二十七年。詹朝升是清朝的秀才,科举失意后,他自学中医典籍,免费为百姓治病疗伤,不断积累了临床经验。后来,他在黄岩县海门镇西沙岸老詹家(就是现在的台州市椒江区人民路)开了家小医馆,悬壶济世,这便是德禄堂的起源。詹朝升擅长外科,尤其是治疗疮疡,从此靠着看病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遗憾的是,1938年,詹朝升患肺结核咯血去世,儿子詹学斌年仅三岁,而其他子侄无人从医,德禄堂不得不关闭。当时抗战爆发,兵荒马乱,家境败落,目不识丁的寡母带着幼儿多次搬家,詹朝升留下的中医古籍、验案、验方全部遗失了。詹学斌稍稍长大后,根据母亲的零星记忆,记录下了詹朝升治疗外科疾病的部分医案:用蛤散粉治疗黄水疮(蛤粉五钱,石膏一两,经过煅炮制后,再加黄柏五钱,轻粉五钱,研成末,用凉水调之外涂,冬天可以改用麻油调和);用牛粪烧灰调香油治疗癞秃;用鹅不食草塞鼻子后部打喷嚏来治疗外感风寒。
海门老街
还有一个用桃花散治疗疮疡的医案。海门有个经营面粉小作坊的店主周某,磨面粉做面条需要长年累月站着。某天,他右小腿外伤破皮,刚开始没太在意,几天后开始溃烂,周某自己用了土法敷伤口,创面反而扩大,两个月都好不了。詹朝升诊治后说,“整年站立操劳,下肢气血不和,血络凝滞,外伤后邪毒入侵,更难愈也。”开方人参养营汤7剂,外敷桃花散,半个月后疮口愈合。
正是父亲留下的这些零散的中医片段,激发了詹学斌对祖国医学的兴趣,从小便立下了学医济世的决心。
父子名医
84岁的詹学斌回想起童年的苦日子,依然感慨万分。
父亲因病去世后,家里没了支柱。为了把儿子拉扯大,母亲把房子卖掉,给别人当保姆,自己则住在亲戚家。“吃不饱,穿不暖,更没有钱读书。”但毕竟是书香门第,母亲坚持培养儿子,于是她辛苦工作,靠当保姆的微薄收入一直供詹学斌读到小学毕业,然后靠政府的助学金和补助费读完了初中。毕业后,詹学斌考入温州高级专科医校学习西医,然而他始终记得自己中医的根。
1958年,毛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央卫生部在全国各地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得知消息后,詹学斌毫不犹豫,立即报名参加面试,录取到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举办的浙江省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詹氏中医”这个衣钵终于可以传承下去了。
詹学斌近年来整理了自己的从医经验
行医六十多年,詹学斌擅长内科疑难杂症。他曾担任温岭市中医院院长,1996年评为“浙江省名中医”,曾获“台州市白求恩式医生”称号,连续三届获评为温岭市科技拔尖人才。多年来,在省市一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了《疑难病症锦囊妙法》等书籍,还和儿子詹强合作撰写《詹氏医论》。74岁时,他告别杭州悠闲优渥的退休生活,高龄创业,在椒江海门老街重建了父亲的德禄堂国医馆。巧的是,新的德禄堂国医馆离70多年前的老德禄堂并不远,已被列入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设了中医疑难病、中医肿瘤、针灸推拿等特色科室。
詹学斌
如今,84岁高龄的詹学斌仍奋斗在医疗一线,为广大病人服务。“一周会有四天时间在国医馆里坐诊,其他时间写写关于中医的书。”詹学斌说,写的内容都是疑难病、肿瘤方面的,是工作时留下来的案例,最近正在写《疑难杂症验案集》。
詹强
小儿子詹强高中毕业后,继承他的事业学习中医,考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杭州市中医院工作。不惑之年便被授予“杭州市名中医”称号,2018年又获“浙江省级名中医”称号,主编《中国近代牌匾的中医药元素》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