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脉乘桐君 接气传道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21-02-18 11:15 出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作者:樊多多编辑:@Jammly
  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浙派中医”大有可观。有史可考的浙江名中医有1700余位,中医药著作有1800余种,丹溪学派、永嘉学派、钱塘学派等十大流派是开在中医史上的杏林奇葩。

 

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浙派中医”大有可观。有史可考的浙江名中医有1700余位,中医药著作有1800余种,丹溪学派、永嘉学派、钱塘学派等十大流派是开在中医史上的杏林奇葩。

 

若要悬壶济世,便离不开上善求真的良药。北有神农,南有桐君。富春江畔的桐庐县,因为有黄帝时期的桐君老人于东山采药、治病救人的美丽故事而得名。而桐君老人也是“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几千年来,桐君中药文化和“桐君堂”中药品牌成为这个小城意味深远的文脉基石之一。

 

脉承桐君

 

人杰地灵。

 

“上古有桐君,止于今县东山阴桐树下,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此山亦为桐君山。”(《中国人名大辞典》)

 

桐君堂药人在桐君山前举行祭祀药祖仪式

 

桐君老人,相传是黄帝的一位大臣,昔时奉帝之命与巫彭采药修道。到了东山,即现在的桐君山,觉得此地山上草木葱郁而丰沛,于是停留在此,在梧桐树下结庐炼丹。某日,东山脚下一农夫上山砍柴,因病晕倒,恰逢老人路过,便立即用随身的草药给农夫服用,不一会儿,农夫就苏醒痊愈。农夫回到家后把病愈的经过跟乡亲一说,一传十,十传百,方圆数里的老百姓有病痛时都会来到山上请老人看诊。老人不但热情接待、精心诊疗,而且分文不取。百姓感念老人恩德,询问尊姓大名,以便传颂。老人笑而不语,仅用手指身后梧桐树。自此以后,当地百姓便以桐君之名敬称老人,东山下的这个县城也以桐庐为名。后世有识之士也以尊崇桐君老人“悬壶济世、制药求真”大德为信条,发展桐庐中药产业。

 

桐庐中药、药店、名医在史料中均有详细记载。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2)和光绪二年(1876)的《桐庐县志》中记载了地方药材品种分别为50个和67个。桐庐中药材道地质优,在1929年举办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桐庐选送的茯苓、木瓜、五倍子和玉竹,获得中药材一等奖。山茱萸、半夏、覆盆子、白术、黄精、葛根、贯众等十几种地产药材也名扬内外。

 

桐庐药业的发展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当地创立了惠民药局,后历经清朝、民国几次易名为桐庐药材会馆、寿全药店,1960年,改名为桐庐县中西药公司。

 

桐庐药材好,名医也很多。如在明朝嘉靖年间任太医院吏目的吴嘉言,妇儿名医胡仲翊,热病杂症大家滕兆祥,儿科名家陈公达等都是妙手回春的名医。首批全国名中医和浙江省国医名师王坤根也是桐庐人。

 

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桐君中药文化,也是浙派中医非常重要的历史渊源。为了弘扬“悬壶为世人,良药济苍生”的桐君文化,民间自发和政府组织的活动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桐庐县政府举行了数届“华夏中药节”,以中药鼻祖桐君为主题,展示“药祖圣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2012年开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为指导单位,桐庐县政府、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等部门主办的华夏药祖养生旅游节,每隔两年在桐庐举行。2014年“桐君堂”杯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永久落户桐庐,每两年一届,聚集了全国中药界的精英及专家,成为浙江省颇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今年12月底,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经过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审议,提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337项,桐君传统中药文化位列其中。而历经23年筹建完成的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让桐君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展现平台和园地。

 

馆藏文化

 

馆藏标本——龙骨

 

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桐君堂药业的高家路厂区。

 

厂区正中一眼即见药祖桐君的塑像。这尊塑像和桐君上的药祖雕像比例完全相同,取单腿盘坐的姿势,左手托药葫芦,右手自然垂放在右腿,面容慈祥地望向每一位来者。这位四千年来佑护着全县百姓的上古真人,撰写了《桐君采药录》,制定中药三品,缔造处方格律的君臣佐使,至今依然是大家心目中的中医药信仰。

 

桐君雕像的背后,就是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正门。入目是大门口的一副对联:桐君遗风传万代,道地药材济八方。想来这是桐君堂“做好人,做好事,做好药”公司理念的精神支柱。

 

医史长廊

 

整个博物馆呈“品”字形设计,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展出一千余册古旧中医药书籍和一千二百余个实物展品,空间规划由前厅——中药古法炮制教学区及后面左右两侧的中药展厅和中医展厅组成,两个厅之间由岐黄二祖和药祖桐君雕像做衔接,体现了中医中药对生命、疾病、健康的知行合一。

 

元青花瓷药葫芦瓶

 

与其他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不同的是,这所博物馆的前厅并不是拿来做当地文化展示为用,而是与众不同地做了古法中药炮制传承基地。前厅空间里摆放着的炮制工具,是真正可以现场使用的,所有工具的位置也是以教学方便而铺陈。日常,这里是桐君堂古法炮制传承班的28位学员上课的地方,传承班的班主任就是桐君堂药业有限公司的掌门人,作为第二届“杭州工匠”得主、桐君中药文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一直坚持中药炮制的古法传承,传承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为了能够让每一位桐君药人对中药能够心怀敬畏,秉持工匠之心制作出让百姓放心、安全有效的好药。这一初心在传承班的空间里悬挂的对联里可见一二:

 

白术白芍白芷白芨白果清清白白

红曲红参红花红藤红枣红红火火

 

这幅对联将中药名融入其中,对仗工整,说明药在心中,信手拈来;寓意深刻,表明了桐君老药工做药、做人的高尚品行。

 

进入左手边的中药展厅,这里核心展示的是桐庐中医药文化,耗时近23年从各处收集来的中医、中药珍贵、珍惜藏品是桐君堂人长久积累、收购、收藏而来,为现在的中医+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展馆主要由标本和古药铺、中医街、红曲古法制作等原始场景展现为主。大型中医药记录片《本草中国》第一集“时间”以“中国非物质遗产中药炮制技术及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传承人”为灵魂展开,其中红曲制作的这部分内容即是在桐庐拍摄,炮制师傅王良春是桐君堂的老药工,老王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杭州地区首届中药技术大比武手工炒制的头名状元,他一直坚持红曲的手工发酵制作,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红曲制作工具即是由王良春捐赠。同时《本草中国》里的一些镜头也是取自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从镜头里走到取景的现场,有一种跨越时间的穿越感,而当与馆藏的大型珍惜中药标本近距离接触时,一切又是那么真实。看着馆内老中药铺的场景复原、镇馆之宝大唇犀骨架化石、近百年树龄的肉桂、亿万年之久的恐龙头骨化石、罕见珍贵的豹骨等,会让人莫名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为老药工的匠心手工炮制,也为桐君堂人的匠心传承,传承的是炮制技艺,更是对中药的浓深情怀。

 

右侧的中医文化馆区是祖国医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和总结,进入“医史长廊”,我们了解到从上古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医发展史,其中还包括了中医大家和中医名著的介绍。在中医综合区,我们也为桐庐中医名家而慨叹,凡大医皆有济苍生、胸怀天下的大义。引人注目的是依然是馆藏珍品,如中医针灸木雕人,元青花瓷瓶药葫芦,中医名方乌鸡白凤丸的民国时期包装等。

 

一座文化博物馆,一部桐君中药史。

 

集文化性、专业性、科普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让走进这里的人们了解桐庐中药非遗文化,敬赞桐君老人风骨,沉浸于药祖圣地中药文化的历史长河。徜徉其中,似有药香满怀,浸润身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身心两安的养生呢?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