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寿老人今年已经102岁,但他的生活起居不需要别人照顾,平时他自己做饭、洗晒衣服、打扫卫生,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他现在的生活简单而又规律,每天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平时一日三餐较为节制,这正符合《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至要。
4月15日,我们到陈金寿老人家里探望。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陈金寿生于1919年,今年102岁,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铄,他气色丰沛,动作利落,只是听力有些不便。我们从陈金寿老人的女儿和儿子那里,了解到他现在的一些生活起居情况。
陈金寿老人原本姓潘,是德清人,14岁来到城关(德清县城旧称)谋生,在一家酱油店里做伙计,后来因为入赘陈家而改姓。“我妈妈家是六姐妹,当时家里招女婿,我爸爸就来我家了。”陈金寿的女儿向我们介绍道,她自己也七十多岁了,和父亲同住在一个小区,现在经常会过来看望老人。
陈金寿的儿子告诉我们,老人现在的生活比较简单,不需要别人照料,一个人住在武康镇某小区二楼的一套二居室里。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生活起居都靠自己,不需要子女来帮忙,也没有另外请护工。以前女儿会过来帮他做饭,他就说:“你现在自己年纪也大了,都70多岁了,每天从4楼走上走下很累的,我自己行的,洗衣服丢洗衣机里就行了。”
老人的生活比较规律,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7点半左右就睡了。以前90多岁的时候,每天还要在小区或者周边小公园里走上十来圈,直到前两年还保持着这个习惯。现在就在家里活动,早上吃过早餐休息一下后,会站起身向身后甩手1000下,晚上也是如此,这就是老人现在每天主要的锻炼运动。
老人每天自己做饭,一日三餐比较规律。早餐一般是一包芝麻糊一个鸡蛋,外加两个小面包,另外每天还吃一个苹果。正餐每天是两个菜,一荤一素搭配,荤菜是猪肉、鸡肉、鸭肉换着吃,平时炒一碗木耳烧肉可以吃两天,素菜一般就是应季的时鲜蔬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他有时候十点多就做饭吃了,我们有时候要时12点才吃。”他的大儿子说,这大概也是他不愿意住子女家的原因吧,到子女家去,平时吃饭比较晚。
听老人的女儿讲,陈金寿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好。现在耳朵有点听不见,还有点前列腺的问题和高血压,除此外,也没有其他什么毛病。他平常不去医院看病,连体检也不做。女儿让他去医院体检,他说我好好的,又没有什么问题,去医院做什么。陈金寿也一直不喝酒不抽烟,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他年轻的时候特别爱吃黄豆炖猪蹄,还有红烧肉,还经常用生猪油拌核桃吃。这些现在看来都是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老年人吃多了容易高血脂,这是因为那时候不太常能吃到肉,而且年轻的时候,他做的活比较重,耗费体力,身体也需要这些高能量的食物。
年轻的时候,陈金寿在城关老县城的一家酱油店里当伙计,每天要把成缸的酱油搬进搬出,很辛苦。解放后,他所在的酱油坊改为公私合营,陈金寿也当上了经理。不过店里以女员工为主,所以这些重活也是由他自己来做。后来陈金寿在莫干山上开了分店,当时没有汽车,只能用自行车将酱油从城关送到莫干山脚下,然后再搬运到山上去。虽然辛苦,但身体也在那时得到了锻炼。
照顾家人,家庭和睦
陈金寿老人有五个子女,三儿两女,除了小女儿在杭州外,其他四个都在武康,都会经常来看他,整个家族很和睦。现在大女儿,二儿子也都有了孙子,可谓是四世同堂。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会把一家人召集起来,并邀请亲戚一起吃年夜饭。邀请的亲朋好友多,年夜饭一般要订四桌,这些花销全部由他自己出。年夜饭上,他还会给他的曾孙一辈包红包发压岁钱,包括他老家侄女的孙辈,一共11个人,每人两千,一个也不会少。
100岁的时候,家人给他祝寿办酒,办了10桌酒席,钱也是自己出,他不愿意别人出钱,他说这钱我留着也没其他用处,吃穿花不了那么多。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陈金寿心思很开阔,为人大方。现在,他的客厅里挂着一张四代同堂的全家福,就是在100岁生日的时候拍的,一大家人前后站了四排,簇拥着他,真是幸福。
他的家人告诉我们,陈金寿年轻的时候对家里人也是很照顾的,遇到什么事情,他能帮的就会帮。一次,阿姨的儿子在外面不慎摔坏了腿,陈金寿立马背着他到桐乡去医治。陈金寿的性格随和,人缘好,在外面不和人吵架,在家里也从没有打骂过子女。
陈金寿老人平时爱看报纸期刊,现在家里还订阅了都市快报、德清报、老年报、报刊文摘等。以前在报纸、文摘上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知识,都会用笔记本抄下来,大多是一些关于生活方面的、医药方面的知识,记满了好几个笔记本。
看完的报纸,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沙发边沿,积多了还一捆捆扎起来,要拿去卖时,自己用秤先秤好了,有几斤几两,能卖多少钱,自己都清清楚楚的。“他年轻的时候是做生意的,算盘打得很好,现在算得都比我们还清楚。”他大女儿说道,有一次她带着父亲去面馆吃面,三个人一共花了84元,问他,多少一碗,他马上就说是28元,我还没算出来,他就算出来了。像这样的生活小故事还有很多,都说明他现在依然是很清醒明白的。
黄豆炖猪蹄
大女儿还告诉我们,他现在依然每天记账,每天买了多少青菜多少肉,都记得很清楚。还有银行卡里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煤气费该扣多少,他也都明明白白的。每个月都要去银行打印账单对账。有一次电费提前扣款,他说,怎么这个月一下子多扣了我100多元。后来问了才知道,电费原来是两个月扣一次,后来变成了一个月扣一次。日常生活上的这些出入他心里都有数的。这大概得益于他年轻时的工作习惯,当时跟着老板做生意的时候,什么都要算得很清楚。
他的子女也经常说让他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儿女虽然是大房子,但老人就是不肯搬,他说那边除了家人外也没有其他认识的人。他还是觉得在这里住着自在,因为在小区里住的时间长了,和邻里之间都比较熟,还有一些是从老城关搬过来的,以前都是认识的,在隔壁的三楼还住着一位他以前的员工,现在都还经常会聚一聚。他对现在这样简单而又自在的生活很满意。